当军营的号角化作校园的铃声,当握枪的双手拿起教书的粉笔,26岁的母婷完成了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到郧阳区南化中学道法教师的人生转型。2024年,她通过郧阳区兵教师专项招聘,成为全区唯一一名“兵教师”,用“退役不褪色”的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开辟出另一片“保家卫国”的战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兵教师”,这个对许多人而言尚属陌生的群体,是郧阳区破解退役军人转型难题、赋能基础教育的创新举措。该区在教师招聘中专门为退役军人设立优待通道,只要具备当兵经历和相应教师资格证,即可参与兵教师岗位竞聘。这一政策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了稳定的职业出口,更将军队的优良传统与红色基因引入校园,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母婷的入选,正是这一政策落地的生动缩影,她带着军旅生涯中锤炼的钢铁意志与责任担当,成为连接军营与校园的“精神桥梁”。
在南化中学的校园里,母婷的“迷彩印记”无处不在。她牵头组建的“迷彩先锋团”,并非简单的队列训练,而是一套融合纪律养成、意志磨砺与价值引领的特色德育体系。训练场上,她标准的立正、稍息、齐步走示范,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军人的严谨与挺拔;休息间隙,她讲述军营里的抢险救灾、日常值守故事,将“忠诚、勇敢、坚毅”的军人品质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成长养分。“以前觉得军人只是‘保家卫国’的英雄,现在才知道,他们的坚持和吃苦,在学习和生活里也一样管用。”一名参与训练的学生说。

课堂上,母婷更是将“迷彩思政”玩出了新花样。她打破传统道法课的理论说教,把军旅经历转化为教学案例:用部队的集体生活讲解“团结协作”,用站岗执勤的经历诠释“责任担当”,用老兵的奉献故事解读“家国情怀”。她还常常带着学生穿上模拟军装,开展“重走长征路”“军营体验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军人精神的温度。那些曾在训练场上挥洒的汗水,最终都化作学生们眼神里的坚定与行动上的自觉。课间打闹的少了,主动帮助同学的多了;遇到困难退缩的少了,咬牙坚持到底的多了。

从军营到校园,变的是身份与岗位,不变的是母婷心中那份“为家国尽责”的初心。过去,她手握钢枪守护山河安宁;如今,她手执粉笔描摹桃李芬芳。她的存在,不仅让南化中学的思政教育有了“硬核”底色,更让“兵教师”这一群体被更多人熟知。在市区大力推进迷彩思政工作的当下,母婷的实践为基层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用军人精神滋养学生心灵,才能让每一位青少年在成长路上都有“精神铠甲”。

这份跨越军营与校园的坚守,既是母婷个人价值的再实现,更是新时代“军民融合”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当“保家卫国”的决心与“立德树人”的初心同频共振,培育出的,必将是一批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