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郧阳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郧阳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推进改革,通过精简事项、优化流程、集成服务等方式打出一系列“减法”与“加法”组合拳,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流程再造大瘦身,审批驶入“快车道”。聚焦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材料繁等堵点痛点,郧阳区大力推行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审批事项实现“精简化”,由改革前的81项大幅精简整合至38项,其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最多不超过28项,常见审批事项压减至8项以内。申报材料实现“轻量化”,全流程申请资料从2015年的400多件锐减至目前的约110件。审批路径实现“精准化”,根据项目投资性质、工程类别,结合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反馈意见和外地先进经验,审批流程图细化至9类。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70、50、30”审批提速改革,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工业项目从立项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最短用时分别压缩至30、22、13个工作日,审批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专区集成提质效,“一网通办”成常态。着力打破部门壁垒,郧阳区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的实体化、高效化运行,推动各审批单位业务骨干应进必进,实行“一窗受理、集成审批”。综合窗口及立项用地、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报建窗口均由发改、自规、住建等主线责任部门人员值守,形成协同联动机制。水土保持、用地规划、建筑施工等许可事项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0、10、7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最多3个工作日。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区入网运行项目数、审批事项办理量、并联审批率、联合验收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位居全市前列。金神农烟草物流中心(二期)、谭山镇初级中学教学楼等项目相继通过系统完成联合验收,标志着项目从策划立项到验收投用全流程“一网通办”模式成熟定型,“进一窗、一网办所有事”成为企业群众的普遍体验。

关键环节求突破,配套改革增动能。围绕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郧阳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配套改革。出台《郧阳区关于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助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重大项目范围并进行全链条优化。在规划许可环节,取消施工图审查作为前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在施工许可环节,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实施质量安全提前介入。深化区域性评价改革,推动十堰高新区、谭家湾食用菌产业园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变“单独评价”为“整体评价”。强化“多规合一”平台应用,规范“多测合一”规程,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优化“多图联审”,将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并入施工图审查,并将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消防设计审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完善“多验合一”流程,在整合规划条件核实、人防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基础上,探索“验收即备案”。针对产业项目、中小型工业企业车间,实行单体建筑“建成一幢、验收一幢、投入使用一栋”,有效满足企业提前投产需求。

(作者:姚佳兵、朱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