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滔河流域的生态永续发展之路

滔河流域,是汉江流域丹江的主要支流,流经郧阳区南化、谭山、梅铺三个乡镇,在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汇入丹江。

进入新时期,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郧阳区成为汉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保障区、水源控制区和纯贡献区,担负“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之重任。滔河作为丹江口水库主要水源,践行生态发展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郧阳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开展流域治理,着力建设滔河流域示范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突破。

下泄生态流量,滔河流域实现人水和谐目标。滔河流域在郧阳区境内全长83.8公里,占河流总长度的64.5%,境内面积778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68.4%。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3500Kw,占郧阳全区可开发量的61.4%。目前,滔河流域已开发8级电站,分别是罗堰电站、滔河水库电站、卢家沟电站、周家梁电站、西山电站、马鞍桥电站、梅铺电站、王河电站,总装机1909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00万Kw.h。

2018年以来,郧阳区通过对滔河流域8级电站施行下泄生态流量措施,坝下游河道生态需水得到保障,枯水季节减水程度得以缓和,有效解决了脱流问题;下游河道水域面积增加,山林植被重新复绿,原生物种逐渐增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滔河流域7座电站投资4750万元先后实施了增效扩容改造和自动化升级改造,新增装机容量1840Kw,新增发电量550万Kw.h。通过实施增效扩容和自动化改造后,流域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安全隐患根本消除,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厂区焕然一新、整洁靓丽,人水和谐、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目标。

2014年实施郧阳区首座代燃料电站——马鞍桥电站,属滔河流域梯级开发第六级电站,装机容量1600Kw,设计发电量600万Kw.h,总投资2014万元。该项目2017年完工,属典型的惠农项目,解决谭山镇三个村1296户居民以电代柴问题。

河湖长制推行,生态河、幸福河由蓝图变成现实。十三五以来,郧阳区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近年来,通过“碧水保卫战”攻坚行动、持续“清四乱”专项行动,河湖治理成效逐渐明显。

十三五期间,在滔河市、区、乡镇、村四级河湖长统领下,郧阳区坚持因地制宜、对症施策,竭力打造滔河示范河流引领带动工作。

滔河市、区两级河湖长率先垂范,多次带头到滔河开展巡河,排查问题、提出意见、指导工作,做好河流“监护人”。郧阳区多次就滔河环境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出了在滔河探索实施“河长、警长、山长、路长、组长”“五长”共治工作方针,对滔河流域实施岸上岸下系统治理,将滔河打造成省、市级示范河流。

同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工作在滔河流域大力实施,滔河沿线三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敷设工作,累计新建截污管网14公里,河道沿线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四乱”整治持续开展,持续对滔河流域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排查并整改销号。区河湖长办成立了专项督导组每月对滔河开展全线巡查,及时发现河流“四乱”问题并督办解决,全区河流水事秩序不断改善,丹江口水库郧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

碧水保卫战“示范建设行动”实施以来,滔河正悄悄发生变化,鱼翔浅底、白鹭云集、天高水阔、游人如织,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景观河正由蓝图变成现实!

科学布局、以点带面,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十三五以来,郧阳区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滔河流域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罗堰小流域建设,使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进行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及河沟道整治,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及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郧阳南化罗堰小流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担负着保护丹江口库区水质的历史使命。郧阳区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科学布局、连片开发,集中投入、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坡耕地整治、侵蚀沟和崩岗治理、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加快贫困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建设总投资为518.5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55.88万元,林草措施投资88.45万元,封育治理措施投资112.71万元,独立费用46.42万元,基本预备费15.1万元。2019年,罗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治理程度达到100%,达到治理目标。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流失危害减轻;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肥力明显提高。

罗堰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郧阳区结合旅游整体开发,进行河道衬砌,堤顶布设游步道,河岸绿化等措施,以及项目后期管护,让农民投劳投工,实现收入增长;此外,合理开发流域弃荒地,带动发展养殖业、绿色种植业,通过圈养黄牛,增加经济作物产出,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四项水利工程为流域生态环境和群众安全保驾护航。滔河为丹江河一级支流,近年来郧阳区在滔河流域接续实施了滔河南化塘集镇段治理工程、郧阳区滔河谭山段治理工程、郧阳区滔河谢江段治理工程、滔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河流生态环境。

2014年12月,郧阳区投入2660余万元,实施滔河南化塘集镇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9.95km,治理后,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堤防为5级堤防,有效保护了南化塘镇2.6万人、1.2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投资2400余万元,对滔河干流谭山段进行系统治理,累计治理河流长度10余km;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保护谭山、梅铺、白桑三镇3.7万亩耕地和7.5万人防洪安全。

总投资2100余万元,实施滔河谢江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长13.8km,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有力保护了南化塘镇1.9万居民和1.5万亩耕地防洪安全。通过河流综合治理,提高了滔河的防洪能力、河流水质,改善了流域水环境面貌。

2020年9月,郧阳区本着建成一片、见效益一片的原则,实施郧阳滔河灌区(南化塘段)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工程历时7个月,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卢家沟干渠、周家梁干渠及其渠系建筑物等配套工程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了17公里主干渠的衬砌防渗、清淤除杂,加固改造等系列建设内容。滔河灌区节水改造完成,灌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灌区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年增节水能力达500余万立方米。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动人画卷,生态优美、生活富足、社会和谐,这也是滔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郧阳区将接续前行,在美好中国的版图上书写更加壮阔的生态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