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闻“汛”而动 守牢安全底线

自9月18日以来,我区迎来持续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群众安全大于天,为积极有效应对强降雨天气,我区各乡镇、各部门闻“汛”而动,落实落细防汛各项责任措施,做到“隐患排查、预警预报、重点防守、科学调度、应急准备”五个到位,坚决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月19日上午,雨势稍减,五峰乡安城沟村村民董祥生顾不上道路湿滑,立即穿好雨衣,拿起工具,来到家门口附近的滑坡体,认真查看滑坡体位移情况。

董祥生介绍说,滑坡体整个高度有二百多米,宽度有二百多米,它的大致方量有两万多方,整个滑坡体要是下来的话,下边所有的住房、群众生命安全和住房安全都有影响,包括公路、对面河道,下边的耕地,全部都要阻塞。

在确定了这处滑坡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后,董祥生立即对检查情况进行登记。董祥生告诉记者,自己家距离滑坡体较近,他会时刻关注着滑坡体的情况。

董祥生说,基本上是一天三检查,下暴雨的时候是两个小时一检查,滑坡距离有时候偏大了,随时向村上报告,村上向政府报告。

记录完情况后,董祥生又来到附近邻居房后的山坡,查看是否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点,每一次降雨,董祥生都会像这样高度警惕,随时检查。

我区主汛期“坨子雨”偏多偏强,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为确保汛期安全,我区发起了防汛抢险“人民战争”,为85座中小型水库、533口塘堰、78处过河路堤、34座尾矿库和76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了像董祥生这样的“紧急吹哨人”,配备雨衣、雨鞋、铁锹、照明设备,建立巡查登记上报机制,确保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灾情第一时间掌握。

9月19日晚,我区普降暴雨,20日早上五点零八分,胡家营镇木瓜沟村村民王娇家屋后的一处山体在雨水侵蚀下发生垮塌。

王娇介绍说,一楼的墙被石头砸穿,石头都堆满房间了,自己跑到房子后面,发现山体垮塌很大的面积,房子的后面全部都被石头堆满了。

王娇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村两委,在村干部的指导下,王娇一家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

胡家营镇木瓜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大兵介绍说,村里立即对这栋楼上居住的3户14人进行了人对人,点对点的包保,并且对现场进行了封锁,设置了警示标志。

在临时安置点,细致周到的服务也让王娇和邻居们倍感安心。

王娇说,临时安置点生活的基本设施都有,政府也一直在关心这个问题,对安置点群众的临时生活起居比较关照,对这个事情反应也比较迅速,自己感觉很满意。

为确保灾害面前能及时应对,我区制定印发了《郧阳区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做到“八个应转尽转”,坚决“跑在”灾害事故前面。各乡镇还扎实开展防汛宣传,筑牢安全防线。这几天,青曲镇店子河村村干部每天都挨家挨户走访,告知村民暴雨天气预警信息。

村干部重点关注孤寡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醒村民提前做好相关防御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宣传到位。

青曲镇店子河村村民周国学说,村干部每天都及时到灾害点宣传预防地质灾害。遇到危险时候,听到锣声,发现险情以后,及时撤离。

青曲镇店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林介绍说,汛期来临之际,村里组织村干部不定期到地质灾害点对村民宣传避险应急知识。目前,已组织防汛应急演练6次,防汛入户宣传达到了全覆盖。

店子河村还创新宣传方式,每天通过微信群、广播等形式,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群众,做到“防”在“汛”前,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

陈林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村级防御指挥所,负责辖区雨水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确保灾害来临,能迅速启动抢险救灾。

宣传是提升群众防灾知识,解决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郧阳区明确了350名村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向群众发放山洪灾害明白卡8000余张。各乡镇、村制定了详实、周密的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各类防汛工作培训41场次,培训3800余人次,已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活动42场次,参演人数5000余人次,为群众有效应对险情提供了保障。

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应急物资储备是重要保障。面对持续降雨,各乡镇村组备足防汛物资,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筑牢防汛“安全堤”,全力打好防汛“准备仗”。

9月18日18时,郧阳区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同时派出20个督导组奔赴各乡镇督导防汛工作。9月20日,督导组在杨溪铺镇政府防汛物资储备室,仔细核对所储物资的数量、种类,详细听取现场工作人员关于设备保养、出入库记录、值班值守等工作汇报。

杨溪铺镇干部黄洪介绍说,全镇组建了一支30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配备了30套装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防汛应急包等,平时都专人保管,汛期来临时候,手电筒、对讲机该充上电充上电,以备用时所需。

乡镇及时做好防汛储备物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汛期防汛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各村组也坚持物资需求导向,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和水平,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杨溪铺镇清凉寺回族村党支部书记计宝军介绍说,村干部全员在岗,书记24小时坐班,提前做好道路、水库隐患排查。在应急储备上有应急喇叭,有隔离带,有铁锹,警示的锣,机械方面有一台小货车,有一台装载车,还有个挖机。

为确保能打仗、能打赢,我区350个行政村按照每村20床棉被、10张折叠床、5台应急灯、1台手持喊话器、6个灭火器、10件救生衣,临江乡镇配备20个救生圈的标准,配备了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并足额储备了砂石料、编织袋、雨衣、雨鞋、铁锹、帐篷等防汛物资,实现了物资前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汛工作是一场输不得的战争,进入汛期以来,我区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五防”工作和防汛Ⅳ级响应期间防范及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区级防汛抗旱组织架构。发挥20个乡镇应急办、350个村应急站的重要作用,把应急救援力量建在群众身边。整合教育、城管执法、农业渔政、应急等10家单位432路监控视频信息至指挥中心信息平台,随时查看卫星云图、测验实时水情、雨情,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情况,实现对镇村直达指挥调度,打通了“五防”工作“最后一米”,各乡镇、各部门围绕监测预警、科学调度、隐患排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守牢了防汛“六不发生”底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郝周 时玉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