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提升先从基本“四不”做起

娱乐明星“塌房”,想必那些追星的孩子这一个月过得挺不容易,就连我身边那些从不看娱乐新闻的中年“奥特曼”,也在好奇地发问:这娱乐圈是怎么啦?年轻演员都在做什么?

如果说,这一系列事件能够让青少年警醒,早日逃离“饭圈”,倒也算是亡羊补牢,也正因此,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文章陆续见诸媒体。但我觉得,提升网络素养还不能止于青少年,被网络谣言牵着鼻子走的成年人同样不在少数。

“网络素养”一词,早已有之。在2020年12月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已经把“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作为重要实现途径。

何为素养?就是由修习得来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网络素养与科学素养、理论素养、文学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等一样,都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辅之以相应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积累。说起来,也是一个需要花时间与气力才能完成的大工程。特别是网络技术层出不穷,网络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不断刷新旧有认知的过程。

仅就网络现状而言,如何规范我们的网络行为,我的经验有如下“四不”。

不跟风。每天刷微博,看手机应用里的各种推送,总有一种转发的冲动。博取关注度只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是出于善意的想法,觉得有些知识和信息必须让朋友知道。每当这个时候,都给自己留几秒钟的冷静期。这些消息可靠吗?有用吗?有必要吗?甚至可能还要想一想,你所牵挂的那个朋友看到你的推送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对他会不会是一种打扰?

不进坑。经常会收到微信群的好友邀请,有时碍于面子就加了,可很有可能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人会请你参与投票和答题活动,有人会请你帮忙宣传产品,一旦烦了想退群,就会有人来问你为什么,就连我这个以提问为生、自认为情商还行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了,也有些人根本就不看也不发朋友圈,就是因为熟人之间的社交麻烦,从线下带到线上以后更加放大了。至于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群,就更是充满陷阱,还是不碰为宜。

不自欺。我能够理解很多朋友愿意发朋友圈的行为,记录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说些趣闻趣事,也从中获得分享的快乐。但是,当“晒”变成一种炫耀和攀比就不好了,给他人造成心理失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我麻醉,如果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网络上营造出来的那个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自处呢?

不欺人。我始终觉得说假话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真实的人,一说假话就会脸红。可隔着手机屏幕,这件事容易了很多,一个网络表情就能完成。但这样真的好吗?一个朋友发来一首诗,你随手点了个赞,他于是视你为知己并受到鼓励。接下来的故事,可能就会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我们共同营造的这个虚假的气氛,早晚会对我们造成反噬。

说了这么多,其实每一条都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教训,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提升网络素养,可以先从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和细节做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