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摸黑走夜路,现在要装路灯,出门再也不怕黑了!”郧阳区五峰乡蒿坪村村民李大爷的话语里,满是对“光明”的期盼。近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聚焦驻村帮扶民生需求,启动“光明工程”,拟为蒿坪村、张家楼村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以基础设施升级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添上温暖一笔。
精准规划,让每盏灯都“接地气”。“装路灯不能走形式,要让每盏灯都实用。”这是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推进项目的核心原则。帮扶干部联合村干部、路灯安装公司深入两村,踏遍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结合地形特点、人口分布及村民出行习惯,量身定制施工方案。此次选用的6米高太阳能路灯,光照覆盖范围达8-10米,能清晰照亮乡村主干道;每盏造价2000元,40盏总投入约8万元。更让村民安心的是,项目明确3年维修保障期,从根本上解决“装后无人管”的后顾之忧。“路灯坏了能及时修,这帮扶太实在了!”张家楼村村民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
三项“硬要求”,让民生工程有力度有温度。“装好路灯的同时,要带动村民增收、凝聚乡村力量。”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在项目部署中,将民生工程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提出三项核心要求,让“光明”不仅照亮夜路,更照进群众心坎。
选址聚焦“高频区”。“哪里人多、路常用,灯就装在哪。”在蒿坪村选址现场,帮扶干部与村干部对照地图反复推敲,将路灯优先布局在村主干道、村民活动广场、村口公交站及公厕周边等群众日常出行、休闲的核心区域。精准覆盖让每一盏灯都“用在刀刃上”,真正把“光明”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施工架起“连心桥”。“装路灯是好事,绝不能因小事而闹矛盾。”项目启动前,蒿坪村村委会主动牵头,组织驻村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讲解安装意义与选址方案。从“要我装”到“我支持”,村民的理解与认可,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用工优先“自家人”。“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太方便了!”张家楼村脱贫户张大哥得知施工优先聘用本地村民,第一时间报了名。项目施工团队预留80%的普工岗位,定向招聘两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重点倾斜脱贫户、监测户。村“两委”联合施工方开展岗前培训,手把手教学安全操作与施工技巧,确保村民“能上岗、会技能”。预计项目实施期间,可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项目帮扶+村民增收”的双赢。
“路灯虽小,却是连民心的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路灯项目既是解民忧的民生工程,更是深化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目前,项目正稳步推进,预计10月底前完成安装并亮灯。届时,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将不仅照亮乡村的夜晚,更照亮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