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谭家湾镇:共建“六无”乡镇 共享和美家园

今年以来,郧阳区谭家湾镇以建设“六无”乡镇为目标,多措并举,将“六无”理念融入乡村治理肌理,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实现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蜕变。

多元共治,实现“无垃圾”目标。一是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利用支部党员大会、场院会、户户走到等方式宣传动员,将垃圾分类知识编成顺口溜、三句半,以群众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规则和“两类四分法”。每周五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保洁员、村民、志愿者一起开展清扫大行动,形成“家家出力、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组建多元联动清理队,对“三堆两垛”实施网格化包干,建立五大类积存杂物长效管护机制。二是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在农户家中推行“两类四分法”,每户配发沤肥桶,厨余垃圾经沤肥还田处理,可回收垃圾可到积分超市进行积分兑换处理,其他垃圾则由村统一收集,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分类网络体系。三是利益导向积分激励。利用积分超市建立垃圾分类积分获得和兑换规则,设立红黑榜,每季度对“最清洁户”“垃圾分类示范户”进行奖励,激励农户参与积极性。

绿色农业,迈向“无化肥”转型。一是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统计镇内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技中心科学测算有机肥需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村民使用有机肥,每亩作物使用有机肥300公斤,可减少20%—30%的化肥用量。二是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与镇内的畜禽养殖企业达成粪肥消纳合作协议,将其产生的粪污还田还地并资源化利用。三是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以秸秆还田、沼液利用、种豆固氮为基础,建立种养定向输送和有机肥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源头减塑,践行“无塑料”生活。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在积分超市设置环保产品专区,引导村民兑换使用环保用品。在快递点设置回收设施,快递外塑料包装拆除后统一放置在回收设施中,定期清理转运。补贴支持红白喜事承包方购置不锈钢餐具、竹筷子等,推广环保宴席,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二是推广使用新型地膜。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农户在资源回收利用站中可用三斤旧农膜换一斤可降解的新农膜;鼓励农户选择使用可降解地膜或可多次使用的加厚地膜。三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再生资源回收站将回收的废旧地膜、塑料瓶等卖给绿道公司,集中加工成塑料颗粒,作为原材料供应给其他塑料制品企业。

加强生态治理,守护“无污染”环境。一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废弃秸秆制作食用菌基质等手段,促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减少大气污染。二是强化污水处理。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对居民集中居住区域,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通过管网收集统一处理;对分散居住农户,采取厕所入户、粪水入池、肥水还田(园)模式,建三格式化粪池,尾水就近还田,发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庭院经济,让生活污水就地消纳。三是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黄板、灯光诱杀、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无人机联防联治,即时联动地面处置,建立“巡检-治理-追溯”闭环,实现防治全程可追踪,提升治理精准度。

优质品牌,打造“无公害”产品。一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林菌、林药3000亩,提档升级小水果基地2000亩,茶叶基地6000亩,发展500亩农旅融合型果蔬基地。二是发展优质农产品。通过生物防治、数字农业等技术,发展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培育认证有机产品8个。三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镇内坤田农业科技公司创建的本地食用菌品牌“坤田鲜珍”,黄畈村“黄畈八石米”均已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发展,开启“无柴火”时代。一是实行清洁能源入户。在全镇推进“以电代薪”“以气代薪”,发展屋顶光伏,建设微燃气站,让村民们使用清洁能源。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探索“林药共生”“林菌共荣”模式,引导市场主体承包千余亩林地用于种植射干、淫羊藿及天麻等,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三是强化林业资源管护。全面摸清生态林、公益林分布底数,建立权属清晰、数据精准的资源台账;开展扩绿、兴绿、护绿,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的“三绿一提升”行动;落实“林长制”,督促护林员在岗履职、定期巡查,实现“山有人管、责有人担”。

下一步,谭家湾镇将继续在全域范围内推广“六无”建设模式,持续深化垃圾治理、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重点工作,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共美的“六无”乡镇,为全区全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梅馨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