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郧阳区数据局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以数据要素为关键驱动力,系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服务+转化”“治理+赋能”“产业+生态”三大方向,持续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聚焦便民惠企,在“服务 + 转化”上出实效。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与精准性,推动数据价值转化为惠民惠企的实际成果。一是推进“一窗通办”,提升服务效能。构建“1+N”政务服务矩阵,整合企业变更、入学、社保、新生儿出生等25个省级“一件事”事项,累计办件8789件,集成办理比例超过60%。实现窗口、人员及服务指南标准化管理,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落实局长“坐窗口”机制,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和解决。二是深化“一网通办”,优化服务体验。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推动“身份证、营业执照、社保卡”等108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调用,提供“智能办”、节假日预约和24小时自助服务,部署DeepSeek等本地化应用。深化“集成办、跨域办、承诺办、免申办、智能办”的“五办”模式,与12个地区签署“跨域通办”协议,实现140项跨省通办和1000项省内通办。三是推行“免申即享”,促进政策转化。通过“十堰亲清在线”平台汇聚惠企政策千余条,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政策精准直达。线上设立政策兑现专窗,实现申请、审核、办结一体化流程;线下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数据、金融、税务、人才等“一类事”场景,提供全周期、全天候服务。四是打造服务品牌,温暖民心民意。区数据局推出“郧心办”品牌,提供延时办、上门办、政务直播等特色服务,聘请24名社会监督员强化作风督查与业务轮训。强化开展窗口培训16场次120余人次,印发标准化应答指南,联动区热线办提升12345热线精准解答能力,通过“办不成事”窗口高效解决网办问题140余起。“免费帮代办”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只进一门、只跑一窗、只上一网”模式深入人心,年办件量超80万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聚焦智治强基,在“治理 + 赋能”上求突破。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数据治理与安全防护,赋能城市智慧化运行和管理现代化。一是织密“一张网”强基座。建成覆盖20个乡镇、50个部门、350个村的三级电子政务外网,上联带宽10G,互联网出口带宽6G,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一网络平台。高标准建成区级机房和大数据基础运行平台,提供充足算力与存储资源,满足未来3—5年发展需求。二是汇聚“大数据”促共享。大数据基础运行平台已部署29个业务系统,20余个部门参与数据汇聚,上线资源目录85个,发布共享库表85个,归集政务数据1100万条,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筑牢“安全盾”守底线。平台通过国家网络安全等保三级和商用密码三级测评,运维团队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检查,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年内依托安全态势平台拦截网络攻击1万余次,封堵高危IP736个,出台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制度,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四是健全“机制链”保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督办,召开“高效办成一件事”攻坚推进会,清单化分解18项重点改革任务,建立2024—2025年国家试点事项台账,压实责任、挂图作战,确保改革高效落地。
聚焦数产融合,在“产业 + 生态”上创新局。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核心集群,壮大新业态,构建数字经济繁荣生态。一是核心产业数质双升。截至2025年6月,全区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企业10家,总数达21家,总营收27.24亿元,占全区规上企业总营收的16.8%。二是智改数转动能增强。推动先锋模具、恒进数控等14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获得市级资金249万元;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入选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谋划26个工业(技改)项目,助力多家企业获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三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建成十堰北电商供应链中心,盘活3万㎡闲置资产,打造12条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市场主体超4000家,带动相关产业收入21.1亿元。畅通三级物流网点,实现20个乡镇340个行政村寄递覆盖率100%。创新“四个电商+五个模式”,打造“三生郧阳”“郧上优品”区域品牌,认证“三品一标”76个。举办直播大赛12场、培训50期,培养人才3014人次,上半年农产品网销额达5700万元。四是专班服务支撑有力。推行“一企一策”驻点服务,组建专班保障镁器时代新材料、复锦功率半导体、旭丰通达等重点工业项目满产达效。创新“优化项目一链办”,工程申报材料精简40%,线上流转率达90%,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