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护碧水 | 郧阳区谭家湾镇:唱响生态富民曲

近年来,谭家湾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守水护水为己任,以“六无”乡镇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

绿动水源 守护碧水清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龙泉河上时,谭家湾镇仿佛被唤醒了一般,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上,龙泉河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作为党员,守护好这一方清水,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身穿红色马甲的黄畈村“护水先锋岗”共产党员李明手持垃圾袋和长钳,沿着龙泉河河道仔细清理垃圾。

8月4日9时许,十方院村党支部书记曾荣伟和镇防汛办工作人员一起,打开通往汉江河边的铁锁门。“现在汉江沿线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在巡河过程中不仅要看遗落的垃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劝诫附近居民不要到河里玩水。”

在谭家湾镇,像李明、曾荣伟这样的“护水先锋”共有32名,他们分别负责辖区内河道、水库的32个责任段,每日巡查、清理、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水护水的庄严承诺。同时,该镇200多名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水工作。

在龙泉河流域,建有一个现代化水质监测站,10个高清探头如同10双锐利的眼睛,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乡村平台,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查看水质情况。对偏远的沟渠和河道,该镇采取无人机进行巡查,确保全河段、全水域水质状况持续向好。

“以前,我们巡查河道全靠步行,现在有了科技助力,效率大大提高了。”黄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忠霞介绍,通过党建引领和共同缔造,村里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民护水”的良好局面。

除了开展日常巡查和垃圾清理工作,谭家湾镇还注重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为分散居住的农户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粪污就地消纳;在集中居住片区建设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尾水回灌农田系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农田氮磷养分和农药残留直接入河……通过一系列举措,谭家湾镇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绿动乡村 绘就美丽画卷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在黄畈村党群服务中心前,一块块垃圾分类宣传展板格外引人注目。每周五,这里都会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保洁员、村民和志愿者一起动手,对村庄进行大扫除。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现在大家都自觉分类投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张大妈指着自家门前的两个垃圾桶说,“这个装厨余垃圾,用来沤肥;那个装可回收垃圾,垃圾可以换积分,积分可以兑生活用品。”

“我们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域创建,现在‘六无’理念已深入人心。”谭家湾镇党委书记詹涛表示,近年来,谭家湾镇以“六无”乡镇建设为目标,多措并举,实现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转变。今年3月,该镇成功入选湖北省2025年美丽乡村片区建设项目。

该镇实行“猪—沼—菜”绿色种养循环,变“包袱”为“财富”。将规模化养殖场与蔬菜种植基地结合,改造建成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处理中心,配套建设5000米沼液输送管网和60个田间贮液池,年消纳固体粪污近万吨,生产有机肥8000吨、地膜资源化利用200吨,沼液就近灌溉茶叶、蔬菜、水果等基地9000余亩。

采用“粮—草—菌”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变“废物”为“宝物”。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全镇年产秸秆4000余吨,可生产黄贮饲料300吨,辅料生产菌棒500万袋,年产值达7000万元,出菇后废弃菌棒还可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加工成有机肥。

探索“房—田—河”生活污水逐级净化方式,变“田园”为“花园”。全镇共有6000余户通过源头集中处置、中端吸收利用、末端过滤减排,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对集中居住农户实施雨污分流,铺设管网12.6公里,建设一体化农治设施35座,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后,再利用中水回用池回灌农田。对分散居住农户建设三格化粪池,统一按照“水厕入户、废水入池、肥水还园”方式,生活污水沉淀发酵后就近发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全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

推广“分—收—转”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变“脏乱差”为“洁净美”。构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拣、末端处置闭环,每户分配类垃圾桶,每个村设市场化废品收购点,集镇建垃圾中转站,推动生活垃圾全环节减量、全过程利用。

绿动未来 激活绿色财富

“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除草。我们趁早上凉快抓紧赶进度,争取早点收工回家。”8月4日清晨6点,65岁的陈家墁村村民柏化凤就组织10余名村民,为林间种植的中药材除草。

柏化凤是土生土长的陈家墁村人。去年他家附近的山林被湖北万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在树林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他就在林间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平时有10多名村民在这里干活,遇到忙季就需要50人以上,每天每人有100元的工钱。”湖北万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下经济项目负责人周玉表示,公司2023年开始在陈家墁村承包200多亩土地栽种玄参。听说外地有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案例,公司就派人外出考察,去年10月又与陈家墁村签订2000亩山林的承包协议,种植射干、淫羊藿等中药材。

“目前已种植射干、淫羊藿各1000亩,射干每亩产值5000至8000元,淫羊藿每亩产值8000至12000元,可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年增收1500元。”陈家墁村党支书赵虎介绍,该村计划在2至3年内,发展林下种植面积超4000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产业的乡村发展之路。

谭家湾镇党委书记詹涛表示:“我们将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产业,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绿动未来,谭家湾镇的绿色转型曲正在奏响。从肩负守水护水重任到推进“六无”乡镇建设再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谭家湾镇用实际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的真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绿色已经成为最动人的色彩,生态与发展正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