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开展调解骨干“大比武”

8月8日,来自全区19个乡镇的40名调解骨干和17名司法所长齐聚一堂,在“调解骨干大比武”的擂台上同台竞技。这不是简单的比赛,而是一场提升实战技能、筑牢基层矛盾化解防线的“沙场点兵”。理论考场内笔尖沙沙,模拟调解室里唇枪舌剑,最终6支团体优胜队和6名调解能手脱颖而出。但比奖项更重要的,是“以赛促练、以练提能”的理念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调解员心中。

专家授业解惑 打好实战根基

比武的号角尚未吹响,充电学习的氛围已然浓厚。区矛调中心资深专家钟晓红、杨国成率先开讲,一场“靶向精准”的培训直击基层调解痛点。围绕棘手的土地纠纷、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等“老大难”,专家们结合鲜活的案例,掰开揉碎地讲解法律适用、沟通话术和应急处置的“门道”。手把手传授的是“法理情”交融的调解真经。

“以前调解,最怵的就是话说不到点子上。”一位参训调解员感触颇深,“专家那句‘别急着摊责任,先稳住情绪再讲法理’,一下子就点醒了我们!”实战导向的培训,为即将到来的比武和日后的调解工作,稳稳地垫上了第一块基石。

理论考场见真章 依法调解是根本

上午10时,理论考场内气氛肃然。一份沉甸甸的试卷摆在眼前——民法典总则、婚姻家庭与继承篇、人民调解法……核心法规了然于胸吗?面对常见的婚姻裂痕、土地纠葛等,能否精准找到法律支点?这既是对知识储备的检验,更是对“依法调解”基本功的考验。

“考的全是调解桌上绕不开的坎儿!”步出考场,一位乡镇调解员直言不讳,“比如遗产分配该引用哪条法?调解协议怎样写才滴水不漏?这考试,真像是给我们做了一次‘全身扫描’,哪里不足,清清楚楚。”区司法局分管领导周赟舫巡考时语重心长:“依法是调解的‘根’和‘魂’。只有把法条‘吃透’了,调解时腰杆子才硬,群众才信服。这场考试,就是要让大家把‘依法’刻进骨子里!”

模拟调解见真功 情理法交融定纷争

下午2时,模拟调解现场,气氛陡然升温!这才是真正的“战场”。选手们随机抽题,限时“作战”。从入户探访摸清底数,到拟订方案化解僵局;从精准释法厘清权责,到巧用情理触动心弦——每一个环节都是硬功夫的较量。评委们目光如炬,审视着选手们如何将“法、理、情”熔于一炉,如何践行“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智慧。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一声带着浓浓乡音的劝解,瞬间拉近了距离。面对一起模拟的“婚内财产协议效力争议”,一位选手既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明晰权利义务,又娓娓道来“状元不嫌糟糠妻”的古训,引导模拟当事人重温相守的初心。首席评委李发青不由感叹:“好功夫不在‘花架子’,能把矛盾当场化解于无形,才是真本事!”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平现场点评,点明核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调解家庭矛盾,尤其需要调解员善用公序良俗,以柔克刚,春风化雨。”

奖项非终点 技能接力在基层

荣誉花落各家,6支队伍、6名能手站上领奖台。然而,闪耀的奖牌背后,是全体参与者实实在在的能力跃升,这才是比武最大的“战利品”。

“比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平在总结中为调解员们指明方向,“要把赛场上学到的硬本领,带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始终心怀为民之心,把调解做到群众心坎上,用你们的公正与廉洁,筑牢人民调解的公信基石!”

大比武虽已落幕,但“学技能、练本领”的热潮却在郧阳各乡镇司法所持续升温。获奖选手化身“讲师”,分享经验;那些精彩的模拟调解案例,成了生动的培训教材;更有佼佼者将代表郧阳,踏上全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大比武”的更高擂台。

“以前调解,主要靠经验摸索。现在不一样了,学了技巧,懂了法条,跟群众讲得明明白白,他们更信服!”一位调解员的朴素话语,道出了这场大比武最深层的意义——它以“技能提升”为支点,正有力提升着基层矛盾化解的整体效能。一支更加专业、更有担当的人民调解队伍,正日益成为守护郧阳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第一道防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