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广场方便多了,以前要绕好远的路。”日前,72岁的市民王永周在郧阳文化广场散步时,看着眼前通透开阔的景致,笑盈盈地说。
这份看似寻常的“方便”,得益于一场从“隔”到“融”的城市空间变革,见证着郧阳区城市更新的温度。
作为郧阳区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公园建设改造项目,文化广场的升级改造始终围绕“为民”二字展开。植绿添彩让绿意更浓,林下空间改造让休憩更舒适,汇演广场提升让活动开展更便捷,无障碍设施增设让关怀更暖心,公园绿道优化让通行更顺畅……一系列改造后,文化广场面积扩展至50亩,成为居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休闲驿站”。
在所有改造举措中,推倒文化广场与原国税局小区之间的院墙,无疑是最牵动人心的一步。院墙未拆时,它像一道冰冷的界限,将两个空间生硬分隔。墙内,原国税局小区的庭院缺乏管护,植被枯萎、杂物堆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墙外,文化广场的市民望着墙内的绿意,只能望而却步。
如今,这道界限彻底消失了。随着院墙的拆除,封闭空间变身开放场地:补植的绿植舒展枝叶,新建的亭廊错落有致,曾经的“闲置地”成了广场的“新客厅”。更重要的是,一条连接中心巷与广场的通道由此打通,市民进出广场不再绕路,小区微循环与公共空间无缝衔接,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现在走哪儿都敞亮,再也不用‘望墙兴叹’了。”王永周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环境的蜕变,不止于“拆围透绿”。家住民族路的市民杜明华记得,以前广场边有几处死水沟,下雨积水、天热发臭,路过都得绕着走。如今再去广场,臭水沟变成了平整的绿地,造型雅致的休闲座椅散落其间,新增的健身器材区、文化长廊更是成了网红打卡点。“傍晚带孙子来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长廊里歇脚,比以前舒心多了。”杜明华笑着说。
一面墙的拆除,拆的是物理上的隔阂,连接的是民心向背;一片景的焕新,换的是居民的生活品质,暖的是百姓的心田。近年来,郧阳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把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期待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人在景中、城在绿中”的目标,“见空造绿”“插缝造景”“拆围透绿”同步推进,一个个“口袋公园”在街角亮相,一座座游园在社区落成。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文化广场、体育运动公园等游园15个,新增“口袋公园”12个,公园绿地面积达271.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