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留守儿童和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相遇,多元的知识和活泼的思维轮番上演。青龙泉学校将暑期“小课堂” 转化为“兴趣爱好班”,孩子们从 “坐不住”到“主动参与”,实现了学习状态的积极转变,也让忙于务工的家长们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日前,在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里,朗朗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撷星志愿服务队指引着孩子们沉浸在手工制作的乐趣中。这种以兴趣为桥梁,以陪伴为核心的课堂,让孩子们敞开心扉,乐享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
学生孙元蓝说,每一节课都让自己感觉拿出了一把钥匙,打开每个大门见到了各个不同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知识。
学生罗堂尘说,自己没什么朋友,来到少年宫老师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课,激发了自己对画画的兴趣。
孩子们明显的变化,也让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收获温暖,实现了一场双向的奔赴。
撷星志愿服务队队长王钰佳说,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会弹琴的动作,让自己印象更加深刻,坚定了走在乡村教育路上的信心。
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未成年人有近千名。暑假期间家长务工,孩子在家无人看管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青龙泉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了美术、书法、舞蹈、声乐等多个才艺培训,丰富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让学生家长安心、舒心。
学生家长毛其兴说,孩子在学校很放心,回家后也比较活跃,家长开心。
暑假期间,青龙泉学校开设为期1个月的暑期少年宫活动。此次活动共有7支队伍95名大学生参与,开办10个班,吸引323名学生报名入班,首批入校参加活动的学生共有158名。
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教务主任刘平平介绍,开设有科技类,艺术类、手工类、思政及红色100多个课程,同时本次活动与暑期课堂心理健康、防溺水安全教育结合,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