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席卷,城市觅凉何处?7月5日晚,郧阳区青山镇给出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答案。位于该镇园岭山村的观景平台“光明顶”凭借海拔优势和城市俯瞰视角成为“网红”打卡地,该镇在此举办首场周末“宠粉”活动,为众多游客送上免费的消暑福利。这场政府搭台、商会助力、村民参与的文旅盛宴,是郧阳区以“网红 IP打造”为核心,依托乡村资源禀赋激活文旅经济的深度实践。
园岭山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记者潘世新摄
烟火气里的民生温度——
72小时打造“宠粉”活动
暮色四合时,园岭山光明顶观景平台上已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场欢声笑语交织,游客们忙着拍照打卡,村民们在售卖蔬菜、鸡蛋等土特产,网红们以云海落日为背景与粉丝在直播间互动……
羊肉串的香气混着山风扑面而来,甘甜西瓜、盐水花生毛豆、绿豆汤等消暑美食摆满长桌。“我之前看新闻报道了解到这里可以俯瞰城区的美景,当看到视频说这里周末举办活动,就和朋友一起来了。现场吃的、喝的都是免费的,诚意太足了。”从十堰城区驱车而来的游客李建国拿着滋滋冒油的羊肉串高兴地说。
近期,青山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发现,光明顶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城区市民驱车前来观看城区美景、欣赏日落的情况后,决定在光明顶开展“宠粉”活动。这场活动从策划到实施,仅用时72小时。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有行动,要把泼天流量有效转化为游客增量。”该镇党委书记李亚东介绍,为了让游客来得舒心、玩得开心,该镇充分了解游客需求,组织商会企业连夜捐赠食材物资,保障免费餐饮供应;组织志愿者团队24小时轮值,在路口、观景台提供交通引导服务;突击修整上山路面,搭建临时公厕4座,解决游客通行与如厕难题。
三方联动的制度创新——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探索
火爆人气的背后,是政企民协同发力的治理智慧。
“最近来青山镇纳凉观景的游客比较多,我们青山镇商会成员就想着要为家乡旅游经济产业发展出一份力,于是决定捐赠一批食品、酒水免费送给游客们品尝。”青山镇商会监事长秦龙告诉记者,该镇10余家企业已捐赠羊肉150公斤、啤酒50箱、矿泉水1000箱、西瓜1000公斤,给参加活动的游客免费品尝。
在光明顶附近的停车场内,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周大姐格外忙碌。“我是园岭山村人,现在负责给游客指路。”她笑着说,“我的爱人在山顶上售卖自家种的西红柿、豇豆、辣椒等蔬菜,一晚上就卖了300多元。政府举办活动,为我们村带来了人气,我们也要搭上这趟‘顺风车’。”
据统计,当晚村民自产的蔬菜、土鸡蛋等农产品销售额超1万元。
这场活动采用“政府统筹+商会执行+村民参与”的模式,充分激发青山镇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村民自发参与的积极性,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从“网红”到“长红”——
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
“园岭山光明顶的爆火是郧阳区围绕网红 IP内核构建‘观景+体验+消费’生态的初步成果,是新媒体时代乡村引流的成功案例。”郧阳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在光明顶“观景+”上做文章,撬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光明顶开发潜力大,这次‘宠粉’活动只是起点,我们将持续完善观景设施、提升服务品质、挖掘特色体验,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消费、周末留驻’,把光明顶打造成十堰市民休闲纳凉、观光打卡的首选地,真正点亮‘纳凉经济’。”李亚东表示,青山镇将完善观景平台配套设施,增设夜间照明系统和游客休息桌椅;策划“山货市集”,将茶叶、黄花菜等青山镇特色农产品“一花一叶”打造成伴手礼品牌;开发轻徒步环线,串联周边茶园、果园,形成体验链条。
夜色渐深,光明顶的灯火与城市霓虹遥相呼应。游客们带着满足离去,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