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安阳镇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该镇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渔业,以水养鱼,以渔净水,因地制宜发展了陆基圆池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模式。全镇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发展面积达600余亩,优质淡水鱼年产量达2000万斤以上,成功探索出山区保水护水和兴渔富民协同发展之路。但随着产业发展,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不大、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逐渐成了安阳镇设施渔业发展的“瓶颈”。为筑牢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屏障,该镇人大主席团聚焦“碧水民生”履职尽责,以“勤联系、深调研、强落实”全力推动全镇渔业产业向智能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升级,拉长和加强渔业产业链条。
靶向监督,补齐设施渔业发展短板
安阳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组织人大代表全程跟进鑫运农业特色水产苗种繁育中心、龙门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园等现代化养殖项目建设。在鑫运渔业拟尖头鲌工厂化繁育研究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代表们主动作为,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四通一平”难题。同时,代表们深入项目一线,广泛收集各方意见,提出“加强数字化改造”“拉长产业链”“加强品牌打造”等5条建议。该项目顺利建成养殖池110亩,陆基圆池14个,孵化车间100平方米,实现现代化高密度养殖,年繁育3000万尾拟尖头鱼苗、5000万尾其他类鱼苗,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300万元,为周边100多农户创造就业增收机会,户均增收3000元。
精准建议,强化技术指导优化服务
安阳镇人大找准代表履职小切口,采用望闻问切四步法帮助市场主体“把脉问诊”。近年来,主席团先后3次组织代表开展设施渔业调研,上门探望养殖户,详细了解养殖过程中的现状,收集养殖户意见建议,咨询专家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张玉夫妇自2018年返乡创业开展汉江流域珍贵鱼种收集和人工繁育工作,代表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们在孵化拟尖头鲌、翘嘴鲌、鳜鱼等本地名特优鱼种上技术水平不高、繁育率较低的困扰,主席团迅速将意见建议反馈给镇政府,督促镇政府联系区农业农村局、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专家等上门指导,指导建设拟尖头鲌工程化繁育研究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张玉夫妇成功孵化出拟尖头鲌幼苗并实现年产200万尾,人工驯化的成活率可达到50%以上。拟尖头鲌的成功驯化在全国尚属首例,其繁育成果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2023年鑫运渔业获批为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实现了从贩卖产品到提供“技术+服务”的转变。人大代表把养殖户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并且争取转化为“成果清单”。
融合发力,为渔旅经济绘就“共富图景”
“安阳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垂钓爱好者,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不小压力,当前我镇设施渔业发展迅猛,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发展休闲垂钓,既保护了生态,也发展了经济,一举两得。”2025年5月,镇人大代表徐靖走访泽沣水利开发有限公司时提出建议。镇人大紧盯“渔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考察休闲钓场,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代表们围绕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设遮阳休憩区、精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等建议。走进龙门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园,生态鱼塘区、综合服务区、设施渔业区三大功能区运转井然有序,100余个钓鱼凳依次排开,防护竿、救生设施等配备一应俱全,吸引周边省市不少垂钓爱好者前来体验。渔旅融合,让闲置鱼塘重新焕发生机,推动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形成“以渔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发展格局。
下一步,安阳镇人大将持续聚焦设施渔业全链条发展,聚焦智慧渔业建设、品牌打造、产业链条拉伸等关键环节,持续运用调研、视察、代表行动、满意度测评等多维度监督方式,形成提出建议、意见交办、办理成效评估的建议办理闭环,以高质量履职推动设施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坚实有力的人大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