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三个多钟头,采了26斤半,卖了150块!”7月2日上午9时许,郧阳区白桑关镇李家河村70岁的朱帮启,挎着装满野生牛肝菌的竹篮从山林里走进君康山珍公司收购点乐呵呵数着钞票。这一幕,成为郧阳区政协“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观摩协商会上最鲜活的案例。
当天,郧阳区政协委员、市场主体代表、乡镇分管领导与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走进君康山珍公司的野生菌交易加工车间和千亩保育基地,深入白桑关镇高庙、猴猿沟等村,实地观摩林下中药材和食用菌发展情况。在郁郁葱葱的林间,一场围绕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的协商热烈展开。
“这不就是金山银山嘛!”目睹李朝英的收获,南华塘镇玉皇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义云的由衷赞叹,道出了现场乡镇分管领导的心声与急盼:“我们那林子里宝贝也不少,可老百姓分不清哪些能吃、哪些有毒,咋办?守着金山不会用啊!”
如何将漫山遍野的“绿”点化成群众腰包里的“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焦贵龙点明方向:“优势在哪?发力点在哪?野生菌就是郧阳打造绿色农产品输出地最稀缺的‘金名片’!关键在科学抚育,擦亮‘华中野生菌之乡’招牌。”白桑关镇镇长程蕾现场分享“点绿”实践:创新“林+菌”“林+药”“林+菇”模式,发展万亩林下基地,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去年产值破亿,带动500余户农户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委员们的“掘金策”务实涌来。王贤林委员聚焦基础与机制:“水电路配套是关键,要建好‘公司(商贩)+集体+农户’利益链,探索‘抚育+采摘+鲜品+冻干’多元增值路。”针对识别难题,委员们开出“科普方”:“必须大力普及科学识别采摘知识,让群众采得安心、卖得放心。”如何惠及更多留守乡亲?委员们建议整合资源:“用好林业抚育、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办好示范点,引导群众在家门口‘林下掘金’。”委员们不忘生态警醒:“健康产业要算长远账,严守生态红线,防止水土流失。”
带队的郧阳区政协副主席李涛现场亮招:“好办!马上建立沟通群。哪个乡镇有意愿,协调专业力量开展资源普查、跟踪服务,重点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领头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