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傍晚,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新晋网红打卡点——“落日咖啡馆”门口,游客排着长队。
老板何崇燕介绍,咖啡馆从十堰城区搬到龙韵村仅2个月时间,已创收60万元。
龙韵村落日咖啡馆 龙韵村供图
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的行政村。2019年,来自柳陂镇24个村的843户、3000多名村民,易迁到汉江河畔形成“超级组合家庭”。
起初,全村除了群众的安置房,村集体“家底”空空。6年来,在该村党支部带领下,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2024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跃升至151万元,是2021年的近4倍。
龙韵村航拍图 通讯员 李尚菲 摄
龙韵村跨越发展的背后有何密码?“七一”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
产业带动1000余人“楼下就业”
“在这里喝咖啡,喝的是风景!”
今年3月,何崇燕将在十堰城区经营了十几年的咖啡店搬到了龙韵村,并取名“落日咖啡”。
咖啡馆全开放式,没有围墙,没有天花板,连座位都是随性的,树屋、秋千、露营椅,或者干脆坐在草坪上,这让“落日咖啡馆”成为许多人心中“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选择搬到龙韵村来,看中的是武当不夜城带来的人流量。”何崇燕说。
龙韵村落日咖啡馆 龙韵村供图
以前,龙韵村配套产业业态单一,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窄,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守着新房。
2023年,龙韵村瞄准“夜经济”,新建沉浸式夜游街区——武当不夜城。开街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吸引20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带动村民及居民1000余人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从1800元增至2500元以上。
武当不夜城 龙韵村供图
今年33岁的岑丽,以前和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武当不夜城开街后,岑丽在村党支部组织的文创技能培训和“孵化能人”政策扶持下,开设小店“国潮编织局”,手工编织的文创饰品和国潮服饰配件,线下线上销售火爆。
“既能照顾家,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感觉特别有奔头!”岑丽说,现在在家门口创业,月营业额稳定在8000元左右,旺季能过万。
龙韵村武当不夜城 龙韵村供图
“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到‘文旅兴、百业旺’的新局面,龙韵村的蝶变,是一部在党旗引领下书写的乡村振兴壮丽诗篇。”龙韵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敏说,在党建引领下,该村通过持续打造“振兴剧场、体验渔场、生态农场、红色馆场、武当秀场”,推动文化产业、党政研学、生态农业、情景剧创作、酒店运营、文创零售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壮大了“农旅文商学艺”综合体,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的跨越。
龙韵村记忆街 龙韵村供图
2023年,龙韵村集体经济纯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24年,龙韵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38万元,村级公司发展至8家,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跃升至151万元,是2021年的近4倍。
今年上半年,龙韵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32万元。
“三员三长”解决村民急难愁盼400余件
“家里下水道堵了,咋办?”
6月11日,龙韵村B6栋一单元一楼居民吴安兵向片区长何伟电话求助,反映家中厨房下水道堵塞。
随后,何伟和物业公司水电工联系,现场查看后发现是楼栋污水主管道因杂物堵塞所致。
因楼栋污水主管道问题需由本楼栋住户共同出资解决,何伟和组长、楼栋长当即开始入户,说明楼栋污水管道堵塞情况及需要共同承担的费用。
“少数几户开始不愿意交,经过耐心解释,最终还是交了。”何伟介绍,经过半天入户走访和耐心劝导,当天晚上,楼栋住户全都交齐了平摊费用。
像这样的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是龙韵村60多名“三员三长”的常态工作。
“过去,村民常说‘我们不是这里的人’。”李小敏说,建村初期最大的困难是村民对新村缺乏归属感,这种心态如果不改变,村级事务就难以有效推进。
龙韵村郧府茶馆 龙韵村供图
“要让这个‘超级组合家庭’真正融合,必须依靠党建引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李小敏介绍,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并推动建立起以“党员、警员、卫生监督员、片区长、组长、楼栋长”为主的“三员三长”工作机制。
“三员”分别负责思想引领、治安管理和日常服务,“三长”分别负责小组事务、片区协调和楼栋服务。在此基础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防激化、环境卫生督查防脏乱、安全生产检查防事故等“六查六防”。
在机制运行上,建立“走访排查、问题交办、处理回访”工作闭环。同时,还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家庭档案,推行积分管理,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通过‘三员三长’工作机制,及时为村民解决一件件小事、化解一件件矛盾,不仅破解了移民新村的治理难题,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李小敏说。
“三员三长”推行4年来,累计走访村民1.2万人次,解决村民急难愁盼400余件,形成大事小事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今年,龙韵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一审:南旭
二审:何虎啸
三审:王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