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一幅幅沁人心脾的绿色发展图景在郧阳铺开:从种植基地的漫山橄榄树,到汉江干流及各支流河道的清波涟漪;从出行之路的安全舒心,到产业园区的低碳转型升级……行走在郧阳城乡,处处凸显着这个山区县扎实走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奋进步伐。
汉江清漂船队
有这样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郧阳绿色低碳发展的不懈努力:持续开展“清水行动”,实行“五长”共管,全面落实汉江、堵河“十年禁渔”,神定河、泗河消除劣V类水质,汉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开展“净土行动”,大力推进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成为全国试点,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水土共治经验在全国生态文明论坛推介。开展“绿美行动”,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植树造林52.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7.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2%以上……
这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是郧阳全力以赴抓绿色发展、攻坚克难改善生态的喜人成果,也是郧阳持续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将“绿”厚植为城乡高质量发展底色的真实写照。
工业低碳转型追“绿”
经济生态获双赢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郧阳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之路,围绕新能源、生物科技、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强化“链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支持佳恒、大运、神河、华阳、龙岗等现有企业“换芯换线”,打造高端高质高新千亿级产业集群。
佳恒科技公司曾是个小作坊,二十年如一日专注创新,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合作建立科创平台,与中科院建立“双百行动”合作平台,成立企业自主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拥有61项专利技术、6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1项软件著作权,自卸车液压油缸成为行业内国产第一品牌,随车起重机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湖北佳恒液压生产车间
何小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2019年返乡创建玖偲创客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孵化、指导咨询、成长加速等服务,已吸引全国各地优秀创业者100余人落户郧阳,孵化各类企业82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李赫宇是湖北“产业教授”,非常看好香菇、黄精、橄榄、木瓜等植物多糖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4名博士同学放弃北京、天津等地的优厚待遇,组建汉江大健康公司,全产业链开发郧阳食药同源植物资源。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香菇咖啡、香菇功能饮料、香菇口服液等系列功能食品,上市黄精能量饮料、黄精茶、黄精膏、黄精芝麻丸、黄精饼干等养生食品,推动了郧阳生物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为深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郧阳在资金政策、土地保障、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绿色低碳产业倾斜性支持,相继出台“支持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信息化建设奖补办法”、“小微企业进规扶持办法”、“推动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保持定力、聚焦主业、开拓眼界、加大投入,在所属领域创新发展,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破坏环境就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哪怕税收再多也是得不偿失。”在区委书记胡先平心中,经济账、生态账和发展账全都捋得清、算得明。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郧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只有用绿色铺展经济发展大盘,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迈得更快、走得更远。
整治环境问题固“绿”
生态宜居民共享
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滋润京津冀豫大地。
“我们先后投入20多亿元治水净土增绿,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汉江。”区委书记胡先平说。
——掘地三丈净土。大坝加高蓄水前,为了确保库底清洁,郧阳区投入近亿元对三处被污染的河泥掘地10余米,把所有被污染的河泥全部运送到指定地点专业处理。蓄水后,实施水土共治,统一改良土壤,减施化肥农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经验在全国生态文明论坛上推介。
郧阳污水处理系统
——穷尽办法护水。严把源头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个不上。建设区、镇、村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587座,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托管模式,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实施河长、林长、路长、组长、警长“五长共治”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上下左右共治,治污筑景同步,汉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
——全民全域植绿。坚持专业植树队伍与全民植树相结合,四季挖窝,三季栽树,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18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498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5.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1.6万亩、裸露山体生态修复325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7.04%。
——维护生态平衡。自2008年以来,每年在禁渔期内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去年以来已累计增殖放流1000余万尾鱼苗。大力开展禁捕退捕“四清”专项行动,3000余艘涉渔及其他“三无”船舶全部上岸拆解,汉江、堵河流域养殖网箱全部取缔。为125艘各类船舶安装生活污水柜和污油水柜,基本实现港口船舶“零排放”。全区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郧阳汉江湿地
“近年来,郧阳的城乡环境不断变好,面貌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在郧阳城区街心公园散步的市民张女士自豪地说,特别是经过改造提升的公园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曲径绕水而行,一步一景,深受大家喜爱。
发展生态产业育“绿”
兴企富民两不误
城市因河流而诞生,河流因城市而闻名。
郧阳区,背倚巍巍青山,前拥一库碧水。走进郧阳,一湾清水拥抱诗意栖居环境,城市轻轻嵌入山水之间,山水半城,人间胜境。
近年来,郧阳区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新能源、生物科技、绿色装配式制造、文旅康养四大产业,努力形成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支持大运公司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东风重工发展新能源矿用车、神河集团发展新能源专用车,引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以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万润公司发展新能源正极材料,形成动力电池及材料等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利用丰富地下资源,发展地热能等产业。
——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充分发挥独特丰富的农特产品和“华中药库”等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开展规模化食药同源植物资源的研发生产,开发天然植物提取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功能食品、医用营养品和生物医药产品,发展功能性食品、健字号食品、妆字号化妆品、准字号药品。以生物制药为核心,建设新药创制、小分子、大分子、动物实验、新药检测、药品 COM代加工等专业平台,形成新型化合药、医疗器械、中成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香菇、油橄榄、木瓜、汉江水等绿色产业基地,引进食品行业上下游企业,打造食品全产业链,着力高质量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
郧阳城区全景
——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制造产业。依托中建三局、国瑞集团、华林杭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筑智能装备和交通市政管廊等领域装配式材料,配套绿色建筑产业研究院、省级建筑检测实验室、总部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等,着力打造绿色装配式制造产业园。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依托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字号招牌,坚持“康养+”理念,加快传统旅游向康养度假转型,发展森林康养、医疗保健、运动康养、乡村休闲等多元化康养产品,着力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创新绿色金融。创新推出“碳汇贷”金融产品,实行“预期碳汇收益权+”担保模式,设立绿色金融风险补偿金,构建林业碳汇确权、抵押、融资、交易、还款于一体的碳汇金融闭环,实现生态资产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2021年为企业办理碳汇贷款3.4亿元,绿色贷款余额43.08亿元,有效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推了绿色产业发展。
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加快绿色发展步伐。郧阳区在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63万郧阳人民将矢志不渝、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