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提前一旬开启今年的“冬病夏治”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治疗。据悉,该院今年的“冬病夏治”活动将持续到8月25日。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的阳气也最为充沛,表现为腠理疏松,毛孔扩张,经络中气血旺盛,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之时。此时借自然之温热,通过内服温补药物,配以食疗,外用‘三伏贴’穴位贴敷、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有效调理气血、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达到治疗和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副主任陈峰介绍。
陈峰表示,虽然离7月16日入伏还有10天,但十堰近段时间以来的气温表明酷热时节已经到来,可以借助自然界的温热之气实现“冬病夏治”和“治未病”。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多年来开展“冬病夏治”的经验表明,对于患病时间久、症状较重的“冬病”患者来说,增加治疗次数,可以更好地实现治病调理的效果,“提前10天开始‘冬病夏治’,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可以由原来的4次增加到5次。”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中医馆看到,前来接受“三伏贴”等“冬病夏治”疗法的患者不在少数。其中,市民李女士还把3岁大的孙子带来了。李女士介绍,她多年来坚持在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进行“冬病夏治”,“以前我是脾胃虚、消化不好,总腹泻,在这里通过喝中药、贴‘三伏贴’治好了病,这次主要是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我让孙子来贴‘三伏贴’,也是为了让他增强抵抗力。”
陈峰介绍,“三伏贴”等“冬病夏治”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一般来说,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小儿体虚易感冒;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尝试“冬病夏治”,应在中医辩证体质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选穴,进行科学治疗。
“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我们制作了普通的贴剂和采用制膏技术加工而成的更加细腻、更便于皮肤吸收的贴剂,可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贴敷习惯。”陈峰介绍,对于以前没有接受过“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可能存在误区,以为“三伏贴”必须要对应初伏、中伏、末伏,实际上,只要每次贴敷的时间间隔10天即可,并不需要与时令严格对应。
陈峰提醒,“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如孕妇、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发热、阴虚火旺体质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过敏患者,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及1岁以下幼儿等不适宜贴“三伏贴”,“建议有需要的市民或者患者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开展‘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