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谭山镇:农户无力耕种农田撂荒 政府积极探索产业支撑

谭山镇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映的“承包地无力耕种,逐渐撂荒”问题,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及时采取代耕、代种模式,大力推进红薯产业机械化耕种。

日前,记者在谭山镇后河村看到,以前的撂荒地现在成了红薯基地,红薯苗在微风中茁壮成长。这一变化是谭山镇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果。

近日,后河村干部到村民李兆方家走访时,种了一辈子地的李兆方向村支书范新国说:“自己现在年龄大了,做不了庄稼,看着耕地逐渐撂荒,十分心疼,希望村里能想个什么办法解决,不让耕地撂荒。”

范新国将李兆方反映的问题上报后,谭山镇举一反三,全面摸排情况。发现农村劳力缺失,耕地撂荒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破解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带来的阵痛,谭山镇做了积极探索。

谭山镇厚河村支部书记 范新国: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把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集体产业。

围绕红薯产业发展,谭山镇扎实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通过三级联动,谭山镇累计复垦土地2000余亩。同时,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对有意愿耕种土地的农户,政府提供免费的机械耕作、免费红薯苗和有机肥。

谭山镇党委书记 明东红:依托村股份合作社、镇农业机械合作社,采取代耕、代种模式,大力推进红薯产业机械化耕种。同时我们引进市场主体,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促农增收。


(作者: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