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郧阳区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实施区级殡仪服务中心、城乡公益性公墓等项目建设,探索骨灰存放、树葬、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生态安葬、绿色祭扫、云祭扫等绿色殡葬理念渐已成为新风尚。
多措并举宣传造势。一是充分运用微信、民政政策一码通等新媒体平台,结合电视、广播等,并巧借清明祭扫、平坟还田等工作契机,采取张贴标语、入户宣传等形式,提升群众对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节地安葬的认可度,推动“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向新型“入室为尊”转变。二是创新祭扫方式,推广网上微祭奠、云祭扫等活动,引导群众以写家书、追思悼词等文艺形式在网络“云端”为逝去的亲人好友上香、献花、点烛,为祭扫仪式注入“时代清流”。三是增加节地生态葬的仪式感。2022年4月1日,郧阳区组织民政、创文等部门举行了首届集中生态节地安葬活动,将辖区96位特困供养对象灵骨集中埋葬在六宝山人文纪念园生态墓地葬区花坛内,通过宣读倡议书、祭文祭告、集体哀思、鞠躬行礼、敬献鲜花等有温度的庄重肃穆仪式和流程,让丧属和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葬”不是随便葬,推动传承孝道文化与移风易俗相辅相成。
联动治理凝聚合力。一是根据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推进加强殡葬管理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落实举措,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到丧葬“四禁止”“五提倡”。二是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殡葬管理队伍,开展“丧葬陋习整治月专项活动”,重点整治“三沿五区”散埋乱葬、高碑大墓及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和厚葬薄养的不良治丧风气。三是强化部门协同。统筹协调民政、自然资源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联合发力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实现了服务困难群体和节约土地、生态环保有机融合。
加减结合文化赋能。一是积极推动公益性公墓生态安葬设施提质升级,围绕花坛、草坪、树木等开展生态设施建设,推广平地深埋不留坟头、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给墓碑墓位做“减法”,减少各种丧葬费用近4/5。二是在文化蕴含、艺术审美上做“加法”。统筹墓园建设和植树造林相结合,以生机盎然的“生态公园”取代冷冰的石碑坟头,营造“一块墓园一片林”“建墓不见墓,公墓像公园”的生态效果。同时采用可降解的骨灰盒让骨灰六个月即可分解融入自然,营造了生命回归自然,化作呵护树木、花草的“春泥”的意蕴,让曾经鲜活的生命继续“充满活力”。
截至目前,郧阳区生态墓区在建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可容纳7000个墓穴,已累计生态安葬近500位逝者灵骨,节约用地35.78亩,平均每穴节约1.5万余元,累计为丧属节省丧葬费用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