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围绕南水北调大‘水井’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城’、守护一江碧水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3月30日,区政协召开汉江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题协商会,区政协副主席李涛开宗明义点出本次协商会的主题。
汉江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郧阳区委、区政府点题赋予区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此前,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已多次带领委员深入库区部分乡镇,就其规划定位、建设布局进行实地调研和一线协商恳谈。
如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理念,做好区域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成为本次协商会上委员建言的热点。
汉江郧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享有北方大“水井”之称;郧阳有6500万年前留下的龙蛋共生的世界奇观;郧阳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填补了人类历史发展链条中缺环;辽瓦店子遗址号称“中国通史馆",也被誉为“万古一地大郧阳”。
“试验区建设融入南水北调大‘水井’、万古一地大郧阳元素,有利于打造郧阳旅游新名片,是带动受水区大众、中小学生、游客等各界人士了解郧阳牺牲奉献的移民文化,增强郧阳文明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文化自信”。协商会现场,委员们围绕“郧阳名片”赋能汉江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一番话,让与会的区林业、规划、文旅等8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要探索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的新思路、打好区域“文化牌”,建议按照生态与文化一体、科普与休闲对接、建设与保护融合的建设思路,体现生态文明的多重价值和综合效益。”
“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系统思维,做好‘多规融合’对接,对自然景观、历史维度、观光旅游等要素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合理划分功能布局,尤其要注重节点规划,保留自然风貌,体现文化价值,提升关键节点的建设水平,丰富生态文化品位。”
“要创新体制机制,在整合林相改造、生态修复等涉农项目‘捆绑’投入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吸引更多财政、社会资金参与绿水青山的保护,以永续的资源赋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要谨慎引进奇花异草,严防外来物种侵入,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展示汉江流域生物的独特魅力,进而有效发挥水库、碳库功能。”
委员们纷纷建议,要科学定位示范区规划建设方向,坚持生态优先,人文为基,绿色铺底,文化铸魂,高水平保护与高水平治理结合,高品位推进汉江段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郧阳建成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美丽宜居“汉江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