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 郧阳区白桑关镇:守好青山生宝地 种活药材变金山

当下正值林下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郧阳区白桑关镇立足全镇2万余亩山林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已形成以淫羊藿、射干、黄精为主导的万亩种植基地,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白桑关镇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林下遮阴条件得天独厚,空气湿度、土壤肥力等指标均契合中药材生长需求,为淫羊藿、射干、黄精等中药材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该镇产出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该镇敏锐捕捉到这一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蓝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千余户村民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开辟种植区域,将闲置山林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

走进白桑关镇的山林间,一幅热火朝天的劳作画卷映入眼帘。每天有近300名村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作业,大家分工明确、协作有序,为中药材生长打造肥沃“温床”。一位参与种植的村民满脸笑容地说:“以前这片林子就是单纯长树,现在种上淫羊藿,每亩地每年能多挣3000多元,林子得到更好利用,我们还能通过务工或者自己种植增加收入,很有搞头!”

白桑关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探索,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通过合理利用林下空间开展立体种植,避免了传统开垦种植对山林生态的破坏。同时,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的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山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为确保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白桑关镇产业发展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计划每年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实现种植技术全覆盖,为村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力争将中药材亩产效益再提升10%;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让中药材能够顺利走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如今,白桑关镇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带动全镇千余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为全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该镇将不断优化提升,继续深耕这一“黄金产业”,计划三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至3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努力建成华中林下经济特色镇。

(作者:李名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