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在郧阳区委党校,2025年秋季第二期主体班学员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连日来,学员们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结合郧阳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实际需求,展开更具针对性、更重实践性的研讨,提出了一系列精准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进郧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何找到人文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建议围绕汉江郧阳段,锚点规划、久久为功,一体化推进汉江‘水廊’‘绿廊’‘文廊’‘空廊’建设,促进郧阳高质量发展。”学员李俊说,一是守护一泓清水,打造“灵动水廊”,做活水经济大文章;二是构筑生态屏障,营造“翡翠绿廊”,绘就汉江最美底色;三是挖掘历史文脉,重塑“璀璨文廊”,激活郧阳文化生命力;四是“空地”联动发展,构筑“凌云空廊”,开辟低空经济新引擎。

谭山镇作为郧阳区对接豫西南的北部门户,虽然G59呼北高速穿境而过,但由于长期缺乏互通枢纽,形成了“有过境通道、无枢纽节点”的尴尬局面。学员李琴建议,将G59谭山高速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列为全区“十五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优先工程,这个项目不仅关系到谭山镇的发展,更是打通整个北部片区对外联系的关键节点。

我们要研究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我认为有两方面值得思考:一是宣传。没有宣传就无人问津,要想办法把好东西用“美”的形式包装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喜欢。二是硬件和配套。比如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郧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都很美很有特色,但是配套服务严重不足。包括正在建设的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公园,建议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配套要同步建设、同步启用。针对文化旅游,学员刘海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