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社《城市党建周刊》刊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领导干部领办实事 倾情聚力为民解忧》,关注郧阳区领导干部聚焦群众“微心愿” 办好民生“大实事”的经验做法。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
领导干部领办实事 倾情聚力为民解忧
“外墙不漏水了,楼下还有小公园,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现在比新房还舒心!”近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东岭街小区居民何女士对改造一新的小区连连称赞。今年以来,郧阳区聚焦领导干部“承诺办实事、实干惠民生”,推动区、乡两级600余名领导干部领办实事项目1440多件,截至今年8月,已办结1185件,办结率82%,群众满意度达97.2%,用“实打实”的成效架起干群“连心桥”。
把“群众呼声”变成“履职靶向”
“老旧小区墙体脱落、屋顶漏水”“农村弱劳力就业无门”“老年人看病结算不便……”翻开郧阳区领导干部民生实事领办台账,每一项任务都对应着群众诉求清单上的“高频问题”。郧阳区建立“群众点单、部门派单、领导领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民政、住建、人社等部门,通过“敲门行动”“屋场院子会”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超3000条,经梳理筛选后形成实事项目任务清单,明确由区级领导牵头领办、乡镇(区直单位)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村(社区)干部具体落实,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这一“老大难”问题,由区委主要领导牵头领办,组建工作专班深入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逐户调研,将居民同意率达90%以上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实施7批次改造工程,覆盖147个小区、2.8万余户居民,同步解决“墙体脱落、路面坑洼、排水不畅”等问题2300余个,完成弱电入地、消防设施升级等配套工程180余项,彻底疏通了老旧小区的“毛细血管”。
让“民生痛点”变成“幸福支点”
“以前找零工得四处跑,现在社区‘零工超市’就在楼下,送完孙子就能上班,真方便!”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居民张少芬的就业获得感,源于郧阳区领导干部对特殊群体就业难题的靶向破解。该区由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区长牵头,创新推行“零工超市”建设,将车间建到社区里、工位搬到楼底下,重点解决农村弱劳力、大龄劳力、宝妈劳力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为确保“零工超市”有效运转,领办领导干部带队赴袜业、香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接订单,协调场地、设备等资源,推动全区建成119家“零工超市”,覆盖19个镇街。同时,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开设育婴、家政、厨师等培训班86期,培训学员3200余人,帮助8800余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像张少芬这样的“宝妈劳力”占比达45%。 针对老年人看病结算“扫码难”问题,领办卫健工作的领导干部牵头推动医保“刷脸付”全覆盖,在全区23家医院、186个村卫生室部署“刷脸结算”设备,将原先3-5个工作日的报销流程压缩至即时办结,惠及老年群众6.8万余人。此外,该区还为272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安装智能监护设备,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远程医疗等服务,累计服务16320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用“组织温度”涵养“民生厚度”
“民生实事不是‘一阵风’,要一年接着一年干,干出成效、干到群众心坎里。”郧阳区委书记梅华表示,该区将领导干部领办民生实事项目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进度滞后的任务挂牌督办,对成效显著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倒逼领导干部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郧阳区形成了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今年以来,郧阳区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先后建成文化广场、体育运动公园等游园,新增“口袋公园”3个,公园绿地面积累计达2.7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7平方米;在背街小巷规划设置23个便民摊位,让流动商贩从“打游击”变成“守阵地”;推动谭家湾镇龙泉村村民李瑞等2100余名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家庭育婴师、家政服务员等岗位月收入超9000元。
如今的郧阳,下楼是公园、出门有学校、附近可就业、社区能养老,一幅幅宜居宜业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郧阳区将继续以领导干部领办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聚焦群众“微心愿”,办好民生“大实事”,让更多“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