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谭家湾镇青山村:解锁“蝶变”密码

近日,走进郧阳区谭家湾镇青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敞亮的庭院……一幅“山青、水秀、业兴、人和、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这是郧阳区烟草专卖局五年来倾情帮扶的硕果。自2021年以来,郧阳区烟草专卖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心和民生急难愁盼问题,汇聚多方力量,融合多方资源,倾情帮扶,如今,青山村已“蝶变”展新颜。

由弱变强,“堡垒”筑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是摆在帮扶单位面前的一大挑战。2021年在郧阳烟草工作队刚进驻时,在一次基层走访过程中得知,群众对村“两委”干部意见大,有怨气,主要体现在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扯皮。针对存在的问题,工作队从抓班子带队伍干起。强化班子建设,“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选好带头人是关键。在当年村“两委”换届时,在工作队的指导下,优化了村“两委”班子,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致富能人推上了党支部书记岗位。同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新班子上任后,推出为民服务“三个一”承诺:“只来一趟、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好转。

“现在到村办事,人也好找了,事也好办了,我申请建房,只到村里跑了一趟,手续就批了,三个月新房就建起了”村民王天志称赞道。

如今,提起青山村新上任的“两委”班子,群众个个竖起大拇指,2024年青山村被谭家湾镇评为先进单位,支部书记万安军连续四年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

从小到大,产业兴起来!

“产业兴,百业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面对村产业空壳,集体经济匮乏这一难题,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从“土特产”抓起,着力培育当地特色产业。经多轮考察,最终把发展林下香菇、高山拐枣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来抓。5年来,积极争取产业帮扶资金47万元,建成拐枣基地100亩,钢构香菇大棚6个。两大产业年产值130余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2024年村集体实现增收10万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2倍。

工作队在帮扶发展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5年来,扶持发展家庭作坊8家,合作社8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1个。同时还千方百计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新型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让山珍飞出大山,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从无到有,乡贤“聚”起来!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青年人才留不住这一现象,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大力实施人才兴村战略,积极筑巢引凤。一方面积极吸纳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建立了村返乡创业基金,出台回乡创业优惠政策,每年定期召开乡贤能人座谈会。5年来,吸纳回乡创业10人,先后建立林下中药材、拐枣、香菇三大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培育本土人才,选拔有潜力的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区农技中心专家来村培训5次,培训90人次。

从陋俗到文明,新风树起来!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工作队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协助筹资15万元新建了村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服务队,利用传统节假日,入户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宣传,让文明乡风进万家;以共同缔造试点村建设为契机,制定村规民约、组湾公约,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昔日薄养厚葬、天价彩礼等不良习俗得到扭转,一股股文明新风正在青山村悄然兴起。

从“脏乱差”到“净而美”,生态美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青山村是汉江支流棒槌河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当地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职责。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积极倡导加强生态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与村民一道成立了村级生态防护义工队,每周定期巡河、巡山,清理河道垃圾,宣传山林防火知识,打捞河水漂浮物。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借助龙泉小流域治理和共同缔造试点村建设的契机,与村“两委”多渠道争取生态治理资金120万元,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对旱厕进行改造。近两年来,新栽绿化景观树3000棵,购置垃圾分类箱120个,改造旱厕80个,新建污水管网2000米,硬化黑化道路5公里,一个干净整洁,错落有致,风景如画的乡村徐徐展现在面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帮扶职责,加大帮扶投入,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服务湖北建成支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烟草力量”郧阳区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作者:江远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