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楼真丝公司:不弃废桑枝 栽培赤松茸

胡家营镇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利用修剪丢弃的蚕桑树枝和农作物秸秆作为栽培基料,试种珍稀菌类赤松茸。目前,喜获丰收。


图片


日前,记者在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的一片蚕桑树下看到,一簇簇小菌菇争相从土里钻出来,在地面上撑开赤红色的“小伞”。细看之下,可以发现这些“小伞”的种植土壤有些不同寻常。

图片

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谌宏远:这下面全部都是填的秸秆,它这已经发酵了,长菌子都是用它来长的。
这些小菌菇就是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试种的赤松茸。赤松茸俗称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营养价值高,口感极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在胡家营镇土地沟村发展有蚕桑基地600多亩,每年秋冬季桑树修剪时大量修剪下来的枝条都被全部丢弃,十分可惜,如何将这些废弃桑枝利用起来?去年,公司负责人谌宏远到省农科院考察后和该院合作,以废弃桑枝作原料试种赤松茸,得到了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

图片

省农科院技术专家 赵会长:用的大部分都是剪下的这个桑枝废料,还有废弃的桑叶,还有我们现在发展香菇的一个废菌棒重复利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菇种完之后,下面这个培养料是可以直接还田,促进我们桑树的一个生长。
去年10月,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将废弃桑枝、桑树叶子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后,混合埋到桑树下进行发酵,点上赤松茸菌种。经过精心管护,今年3月就出菇了。

图片

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谌宏远:现在每个平方大约收鲜菇都在十斤以上,一季要产个三至五茬。
截止目前,第一茬已经收了近两千斤,一斤卖十元钱,效益非常可观,试种非常成功。下一步,公司准备用大棚高标准来种植赤松茸,并引导农户参与种植管理,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图片

十堰家楼真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谌宏远:利用这个方式把农户带动起来,既把秸秆利用了,也让农户增收了,而且解决了农户地里农家肥,秸秆能还田有了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