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因“夺命吻”急救!十堰120发布提醒

进入夏秋交替时节

蜂类活动进入高峰期

十堰市急救中心数据显示

仅8月20日至今

120已接报十堰城区蜂蜇伤呼救9起

共21人被送医救治

蜂蜇伤不仅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危及生命市民

不可掉以轻心

图片


01
男子登山途中遭马蜂蜇伤


8月24日傍晚,凤凰山步行道一名59岁男子登山途中意外遭遇马蜂攻击,被连续蜇伤7至8处。接到呼救后,调度员一边安抚呼救人情绪,一边指导现场人员保持伤者呼吸通畅等应急措施。8分钟后,市太和医院急救站的救护车迅速到达,将患者接回救治。所幸经过对症治疗,患者已康复出院。

十堰120提醒:夏秋之交正是马蜂活动高发期,市民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避开蜂巢,切勿随意拍打或惊扰蜂群。


图片
02
村民救蜂反被群蜂攻击


8月29日下午,小川营子村三组发生一起群蜂蜇伤人事件,共有5名村民受伤。市急救中心120接到呼救后,调度员迅速派车,并指导现场群众用白醋清洗伤口、避免搔抓,以减轻毒素反应。随后,3名伤者被紧急送往市中医医院救治。其中一名老人因伤情危重转入ICU,其余两人当日已顺利出院。据了解,事发时,这名老人正在河边洗衣,不慎击落一只胡蜂入水。担心蜂子被淹死,老人好心将其捞起,没想到却引来蜂群报复,导致多人受伤。
十堰120提醒:遇到蜂蜇伤事件切勿“心软”,应第一时间远离蜂群,避免群体性伤害。

03
老人在家属院内被蜜蜂蜇伤


9月2日上午,汉江中路某厂家属院内,一名69岁女性在院内活动时不慎被蜜蜂蜇伤3至4处。接到呼救后,调度员立即联系就近急救站出车,同时电话指导家属为患者清除残留蜂针、肥皂水清洗患处,防止毒液扩散。很快,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站的救护车赶到,将患者接回医院,经门诊处置好转后居家观察。
十堰120提醒:老人和儿童在蜂蜇伤后更容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慌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

图片

“夺命之吻”:

不容小觑的蜂蜇伤



蜂蜇伤

被蜂群(如蜜蜂、大黄蜂、胡蜂等)蜇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是一种生物性损伤,属于临床急症之一。

图片

蜂类的腹部末端有一对毒囊和一枚毒刺,毒针刺入皮肤即放出毒液。蜂毒的主要成分是组胺、神经毒、蚁酸,能引起生物性中毒,导致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


蜂毒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引发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医学上常见的马蜂(胡蜂)蜇伤危害性较大,因其尾针无倒钩,可多次蜇人并注入较多毒液;而蜜蜂蜇伤虽然通常伤害较轻,但残留蜂针持续释放毒液,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被蜂蜇伤怎么办?

黄金5分钟

这样做能救命

↓↓↓


图片

第一步:快找“凶器”!

图片

马上用指甲盖/银行卡平刮皮肤,把毒刺连根铲除!蜜蜂毒囊2分钟就会放空毒液,速度就是生命!

图片

第二步:给伤口“冲浪”

图片

蜜蜂蜇伤用肥皂水狂冲15分钟,马蜂蜇伤用醋冲洗,水流能冲走30%毒素!如果分不清蜂种,请用清水冲洗。


蜜蜂:蜜蜂一般较小,身体呈黄棕色或深棕色,没有明显的斑纹。蜇人后毒刺常留在皮肤内,需及时清除。 


图片

蜜蜂


马蜂:马蜂通常比较大且身体呈黑黄相间或黑红相间的颜色,有明显的红色或黄色斑纹,毒刺一般不会残留,但攻击性强,可能反复蜇伤。 


图片

马蜂

图片

第三步:开启“冷冻模式”


如果冲洗后仍蜇咬处仍有明显红肿痛,可以使用塑料袋装冰块裹毛巾,敷肿包上冰镇20~30分钟。

图片

第四步:给受伤的皮肤涂“面膜”

图片

经过上述步骤后局部仍红肿发热,可以外涂激素类药膏,例如糠酸莫米松等。局部如出现破溃或脓疱,可能合并有细菌感染,可以加用百多邦软膏外涂局部伤口。


出现任一症状立即打120

图片


  • 喉咙像被掐住喘不过气

  • 全身起红包像火龙果

  • 头晕眼花想昏倒

  • 肚子痛到满地打滚


等救护车时这样做

图片


  • 让患者平躺脚抬高,高过心脏

  •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 有过敏药立刻舌下含服


操作

图片


  • 穿浅色衣服

  • 避免使用香水

  • 野餐时把甜食盖紧


每50个人就有1个“蜜蜂过敏体质”,

上次了没事≠这次安全!

处理完赶紧找医生报到!

终极口诀

图片

刮刺要快如闪电

冲洗够三首歌时间

冰敷就像贴退烧贴

不对劲立马call白衣天使!


十堰120提醒广大市民

近期正值蜂类活动频繁季节

图片

外出登山、劳作或在野外活动时

应避免靠近蜂巢

不要穿颜色鲜艳或

使用浓烈气味的化妆品

若不慎被蜂蜇伤

请第一时间拨打120

并在调度员指导下科学处理

必要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