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黄畈村农家书屋不再仅是“静”态的文化殿堂,而是化身为充满活力的“双课堂”暑期儿童托管班。村委精准对接需求,依托书屋平台,精心策划了传统文化研读与特色文艺活动两大主题内容,让孩子们在书香墨韵和欢声笑语中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典籍研读古训今用。在书屋的经典研读课堂上,《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典籍成为主角。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逐字逐句学习诵读,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敬老爱亲、待人接物等道理。课堂并不拘泥于室内,清晨凉爽的户外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分会场”,琅琅书声穿过小院,也吸引了不少大人驻足。“听着孩子们念这些话,心都静了。教做人、懂道理,这把书里的知识做到人心坎里啊!比娃们在家光看电视强多了。”村民张大婶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童声三句半传唱新风。书屋课堂不只有书声,更是充满了韵律感和欢笑声。在这里,志愿者老师们还会教孩子们学习以“垃圾分类”和“防溺水”为主题的村自编“三句半”表演。伴随着响亮的锣鼓敲击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念诵着朗朗上口的词句:“垃圾莫乱抛,红蓝绿灰分得清……河流水塘深,私自下水不能行!”用乡土语言、节奏明快的文艺形式,巧妙地将文明理念和安全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表演的欢笑声中轻松理解、牢固记忆。
农家书屋在暑期被如此精妙地“解锁”,既是文化粮仓,又是文明讲台。村书记陈忠霞表示:“书屋空间充分利用了托管资源,不仅传承经典,更深耕乡土关切。我们既希望孩子们在典籍里寻到心灵涵养,也要把村务中要紧的文明、安全议题,变成他们能听懂、愿参与的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