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借你的电话手表用一下,我的手机没电了”

近期,全国各地已有多名学生遭遇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部分家庭财产遭受较大损失。


记者梳理出几起
学生群体近期遭遇的
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提醒广大青少年及家长
暑期务必提高警惕
增强反诈意识
👇


 01 

 手机没电+借用电话手表 
近日,湖南省溆浦县公安局兴隆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电话卡盗窃案,该案中被盗电话卡被用于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

经查,4名犯罪嫌疑人流窜至溆浦县,在学校周边活动。他们以“手机没电联系家人”或“借用导航”等借口,向小学生“借用”电话手表。得手后迅速拆解,盗取其中的电话SIM卡。


图片

借用手表诈骗。(AI绘制)


6月30日,该团伙在溆浦县某学校附近连续作案,骗取了20名小学生的电话卡,并立即转交上线。部分被盗电话卡当天即被用于实施电信诈骗,导致相关号码被通信运营商冻结。


接家长报警后,警方迅速行动。一方面联系运营商协助受害学生注销涉案号码,另一方面联合县反诈中心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嫌疑人。7月3日,警方在郴州市桂阳县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02 

 自称“警察”+诱导偷拿父母手机 
7月4日,湖北阳新高二女生石某加入一个QQ群后,被一名自称“卧底警察”的人添加好友,至此掉入陷阱,3天被骗25万元。对方精准报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声称“你涉嫌网络诈骗,已立案调查”。


石某又怕又慌,按要求先将自己5000多元生活费转入“安全账户”。紧接着,对方又报出其母亲马女士的信息,威胁“不转母亲银行卡里的钱,就立刻抓你去派出所”。

被逼无奈的石某偷偷拿过母亲手机,用短信验证码破解支付密码,将两张银行卡里的25万余元全部转出。对方还反复警告“这事必须保密,告诉家长就按抗拒调查处理”。

直到7月7日,马女士接到警方提醒电话,才发现两张银行卡余额清零,石某这才哭着说出真相。目前阳新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03 

 轻松高薪兼职+群发指定短信 


 04 

 买游戏装备+加客服下载App 
2025年,未成年人遭遇最多的诈骗类型,便是“游戏交易类诈骗”。由于未成年人社会阅历不足,识别诈骗的能力较弱,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威胁和诱导。


7月6日,浙江省衢州市一名学生小杨(13岁)在线下购买卡游徽章后,在某App上发帖转售,随后便有人私信联系称想要购买,并让小杨下载另一个App进行交易。


交易过程中,对方称已将钱付给交易平台,让其添加平台“客服”进行收款。随后小杨将自己的收款码发送给“客服”,“客服”称小杨是未成年人,要求其通过父母手机“垫付押金”才能发货。


在对方诱导下,小杨通过视频电话拍摄其母亲手机,并按对方远程指导操作其母亲手机进行汇款。对方以“退押金”为由,反复要求小杨扫码。直至母亲手机无钱支付后,仍未能退回押金,小杨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3.74万元。


图片



 掌握反诈“护身符”:
“三不”原则
不点“免费领”链接
不加陌生好友
不说验证码、密码

“两立即”铁律
遇恐吓立即关屏幕
被威胁立即喊家长

务必牢记:
真警察不会通过QQ/微信办案
不会要验证码
不会让你用家长手机操作
不会让你共享屏幕
转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