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气温攀升,未成年人溺水风险进入高发期。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郧阳区城关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响应“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活动号召,组织全镇人大代表主动担当、靠前作为,以实际行动为辖区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宣传引导“全覆盖”织密思想防线。“暑期千万不能让孩子私自去河边玩耍,这是防溺水安全页,您看看这些安全知识……”连日来,城关镇人大代表们化身安全宣传员,深入村(社区)网格,走进居民家中,与镇、村(社区)干部一同,参与未成年人防溺水“集中敲门”入户家访行动。
他们带着《城关镇夏季安全提醒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和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六不准”、溺水自救、互救技巧,反复叮嘱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做到孩子安全“四知”,配合学校做好每日平安报备。同时,依托代表联络站、选民微信群等平台,常态化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和安全常识,让“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人人讲安全”蔚然成风。
知识普及“再深化”开设安全课堂。为更系统、专业地普及防溺水知识与技能,镇人大代表积极协调资源,在体育场社区幸福驿站开设“防溺水安全公开课”。公开课邀请专业救援人员、学校教师代表与人大代表共同授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直观的图文展示和互动问答,向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详细讲解水域危险识别、正确求救方式、基础急救知识等。公开课特别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让学生们在模拟场景中实践如何安全呼救、如何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简易救援,显著提升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参与度。
隐患排查“无死角”筑牢物理屏障。“这片水域的警示标语破损得厉害,得赶紧更换”“岸边防护栏有松动,需要尽快加固……”人大代表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照夏季安全提醒函要求,深入辖区内河流、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展开“拉网式”隐患排查。
重点检查危险水域的警示标识是否清晰、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仔细排查是否存在未成年人私自下水的风险点。对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第一时间通过代表联络站、建议反馈等渠道报送镇政府,推动相关问题及时整改。在巡查过程中,代表们还积极推动“人防+技防”结合。当发现河边有学生逗留或试图下水时,巡查人员立即通过搭载扩音器的无人机进行高空喊话,发出清晰、及时的警示和劝离指令:“同学们请注意!水深危险,请立即离开河边,回到安全区域!”这种创新方式有效弥补了人力巡查的盲区和时间差,实现了远程实时干预,大大提升了劝阻效率和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已督促更换破损警示标识23处,加固防护栏8处,所有重点水域配齐防溺水“四个一”设施,并通过无人机巡查喊话成功劝离河边逗留学生30余人次,消除了一批潜在安全隐患,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物理屏障”和动态的“空中防线”。
应急演练“常态化”提升救援能力。“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要大声呼救并寻找漂浮物……”在城关镇组织的防溺水应急救援演练现场,人大代表们不仅积极参与,还向围观群众演示溺水救援的正确步骤。
按照“个个会应急”的要求,代表们主动学习心肺复苏、溺水救援等应急技能,熟练掌握初期险情处置方法。演练现场新增了“科技救援”环节,人大代表们操作遥控救生设备,成功模拟了对“落水者”的快速精准营救,直观展示了科技手段在复杂水域救援中的高效与安全优势,有效弥补了人工救援的局限性。代表们还走进村(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小型模拟演练,手把手传授救援技巧,提升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只有自己先学会,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到别人。”一位参与演练的人大代表李明说。通过常态化演练和科技装备的应用展示,让“科学施救、安全施救”的理念深入人心。
联动协作“聚合力”守护万家平安。防溺水工作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城关镇人大代表主动对接镇党委政府,积极融入“集中敲门”“网格巡查”“公开课堂”“应急演练”以及“无人机空中巡查”等工作体系,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学校、专业救援力量协同发力,形成“宣传——排查——整改——演练——教育”的闭环机制。针对暑期学生分布特点,代表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家庭,上门开展“一对一”提醒,确保安全宣传和知识普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