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充电再也不用到处跑了,家门口就能充,既安全又便宜!”近日,湖北十堰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居民陈华站在新安装的充电桩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该区深入开展“一镇街一实事”温暖实践活动的缩影。
近年来,郧阳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镇街一实事”民生工程为载体,将民生难题从“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充电桩“下乡”破解出行难题
“充个电得排队两小时!再不建充电桩,谁还敢开电车来旅游?”曾经,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的“充电难”问题,限制着村子的发展。
面对这一新型民生痛点,2024年,柳陂镇将“全域充电网络建设”列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柳陂镇结合“文旅康养小镇”的发展定位,在全镇的重点景区、集镇及各村村部规划建设充电桩。
郧阳区纪委监委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日常重点监督事项,紧盯新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建设质量等跟进监督,推动办好民生实事。“如今,按照‘全区一盘棋,发改统筹,国鑫实施,乡镇指导’的模式,全镇已建成约300个充电桩,有效缓解了充电难题。”郧阳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
为了让充电桩更好地服务群众,柳陂镇还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了不同措施。在游客集中区域,积极对接国鑫集团、国网公司,争取技术与资金支持;对于村民电动摩托车充电难题,则创新推出“企业捐助一点、集体补贴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的“三个一点”模式。
“我们通过企业投设备、集体建车棚、村民出劳力,在村里建设了76个充电位,其中快充枪8支、慢充枪28支,两轮电动车充电位 40个。”柳陂镇镇长林刚说,让游客随到随充、村民安全充电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房产证“破冰”托起安居梦想
“种菇五六年了,没有房产证,想贷款做生意也做不成。”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居民党超超曾经的无奈,是4604户安置区居民的共同困扰。“有房无证”这块压在居民心头的巨石,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也制约着当地的民生与稳定。
面对这一“硬骨头”,杨溪铺镇党委知重负重,将其列为年度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攻坚。青龙泉社区书记侯晓东介绍,社区根据镇党委统一安排,建立了“问题清单”与“一户一档”,直面确权难、交易难、服务难和稳定难四大堵点。
为了加快产权证办理,杨溪铺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理清“一本账”,全面梳理办证情况、滞缓原因及堵点;开好“一剂药”,对问题清单分类施策,实行“承诺整改 + 容缺受理”;下活“一盘棋”,成立工作专班,专人跟办、全程代办;用好“一把尺”,坚持统一标准,严格控制增量。
如今,党超超已顺利拿到了房产证,他兴奋地说:“现在有了红本本,贷款很容易批下来,香菇生意越做越红火,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像党超超一样,众多安置户喜获“红本本”,一本本鲜红的证书,稳稳托起了万家安居梦。
快递进村打通物流网络
“拿快递可太难了,以前拿快递都要去镇上,折腾好久,搞得我都不敢在网上买东西。”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村民韩芸的话,道出了村民们曾经的烦心事。“取件难、寄件远、成本高”,一度成为制约村民生活品质提升和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谭家湾镇摸排堵点,构建起了高效的“133”体系:“一网覆盖”便民生,1个镇中心加上23个村级站点,让服务半径缩小到2公里内,“收寄不出村”成为现实;“三化建点”强根基,推动硬件标准化、物流信息化、人员专业化;“三个服务”增效能,融合党群服务、积分超市、公交站亭等,实现生活、政务、代办服务“一站式”。
乡村邮递员刘明志介绍:“我们最新配置了高清出库仪器,适时传输最新数据,投递员每天还会至少为30户老弱病残人士上门投递邮件。”如今,韩芸再也不用为拿快递发愁了,她高兴地说:“现在建了服务站之后,快递车直接来到服务站,买东西的时候,或者上下车的时候,就能顺手把快递带回家,可比之前方便多了。”
快递进村,不仅让村民享受便捷生活,还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谭家湾镇黄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忠霞说:“我们村去年寄出农特产11万件,销售额大约两千万元,老百姓收到的快件大约有五六万件。”
在郧阳区,充电桩安在家门口、不动产权证握在百姓手、快递驿站建到村湾里,一个个民生“亮点”串珠成链,聚力攻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全流程跟踪、零距离监督”确保惠民政策“件件有回音、事事见实效”,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