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乡10年新造土地近3000亩

移土、填沟、扎垱、平整、拓展……从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内安移民工程开始,10年间,五峰乡10年间新造土地近3000亩。东峰村平整土地1000余亩,曹家湾、大树垭2村改荒造地1600余亩,区域人均增加耕地近2亩。

据介绍,曹家湾村滨临汉江,依山傍水,土地多为七高八低,大小不一的黄土岗,极不适合现代机械化大生产产业布局。2015年以来至去年底,该村先后争取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工程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分批次大规模改造、平整成块连片土地1000多亩,其中800余亩划归农民种植粮油和蔬菜,流转300余亩由合作社建起了油橄榄和苗木基地,区域内农民人均增加耕地达2亩多。

和青曲镇弥陀寺村隔江相望的“半岛村”大树垭,除了村庄,几乎全部是起伏不平的黄泥岗地和荒沟、旱沟,土地利用率低下。2010年以来,该村借助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内安移民工程和脱贫攻坚契机,争取投资800余万元,采取移土、填沟、扎垱、平整、拓展等多种举措,累计造地600多亩,分配给农民耕种,使区域内人均增加耕地1.5亩以上,同时利用拓展的场地安置内安移民68户270余人,安置扶贫户62户238人。过去的荒沟、旱沟基本被填平,过去的荒坡变成了成块连片平整的土地,非常有利于机械化耕种和农业产业发展。

地处五峰中心集镇东部的东峰村,近年来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通过实施“移土培肥”、农业土地项目整理等工程,平整土地1000余亩,形成五峰真正意义上的“长谷川”,为五峰打造“古麇五峰,花海油乡”的“油菜花之乡”和“高效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成功举办了两届“五峰油菜花节”,成立了该村“东昌农业开发公司”,建立了香菇生产基地、作坊,为提升农村专业化生产、农村土地高效增值提供了成功的样本。

10多年来,五峰乡正是沿着“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的方向,严守土地这条生命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