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公布!这类人最容易受骗 2025-04-23 16:57 十堰长安 0 面对电诈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 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更易上当受骗? 花样繁多的诈骗手法中 哪几类最能让人迷惑? 转移涉诈资金 最常用的手段已不再是线上转账近日,湖北省反诈中心对2024年全省电诈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客观呈现当前湖北电诈犯罪形势,为开展针对性打防提供精准坐标,帮助人民群众进一步提升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总体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涉电诈警情数占总刑事警情数27.23%,呈上升趋势。电诈受骗人年龄结构统计显示,2024年,全省电诈受骗人“10后”(15岁以下)占比3.09%,“00后”(16岁至25岁)占比15.13%,“90后”(26岁至35岁)占比24.27%,“80后”(36岁至45岁)占比25.97%,“70后”(46岁至55岁)占比15.22%,“60后”(56岁至65岁)占比11.76%,“50后”(66岁至75岁)占比3.89%。其中,年龄最大受骗人96岁。2024年11月,武汉市民周婆婆遭遇冒充熟人紧急求助诈骗,损失2.5万元。年龄最小的受骗人仅6岁。2024年9月,荆州市一名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被人诱导用家长的手机转账近1.4万元。数据对比来看,“80后”“90后”受骗人数占比较2023年明显下降。他们是中国网民中的主力,获取信息渠道广泛。研判认为,该群体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反诈宣传中防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10后”“00后”受骗人数占比同比上升。中小学生大多系在玩游戏或追星时被骗;在校以及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则因物质、精神需求旺盛,加之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和防骗意识,容易陷入刷单返利、虚假购物、虚假贷款及代办信用卡等诈骗陷阱。 “60后”“50后”受骗人数占比同比上升。他们中,有闲钱又有强烈投资和购物欲望的人,容易成为虚假投资理财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的目标;而缺少陪伴的老人,则容易遭遇冒充熟人诈骗。从总体趋势来看,电诈犯罪分子的目标开始向“一老一小”转移。这两类人群对新型网络诈骗识别力较弱,防范意识不强,针对他们的反诈防骗宣传需进一步加强。受骗人性别统计显示,全省男性受骗人占44.48%,女性占55.52%。呈现女性受骗人占比减少,男性受骗人占比增多的趋势。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介绍,女性在网购平台、社交平台更活跃,更易成为电诈犯罪分子的目标,但近年来针对性的宣传充分发挥作用,让女性防骗意识普遍提升。电诈犯罪形式统计显示,刷单返利类、虚假投资理财类、虚假购物和服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贷款和代办信用卡类诈骗是全省电诈案件中排名前五的高发类型,占比分别为27.87%、14.82%、12.66%、7.90%、6.24%。同比2023年来看,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占比大幅上升,取代虚假征信类诈骗进入前五。分析其原因,这类诈骗形式门槛低、手法多、套路迷惑性强,成为电诈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方式之一。 此外 据湖北省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邮递黄金、网约车投送、 快递投送等方式 已成为新兴的洗钱诈骗手段 警方提醒,凡是要求通过购买黄金邮寄至指定地点或交给指定人员的充值方式,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将现金或者是其他贵重物品,用网约车或快递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派人上门来取的,都是诈骗!不要轻信“平台无法充值,需通过购买、邮寄黄金的渠道进行充值”之类的说辞,这是不法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