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丨健康,从睡个好觉开始!


WORLD SLEEP DAY

2025/3/21

图片

健康睡眠

世界睡眠日

优先之选

图片

健康

睡眠

图片

优先

之选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自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 世界睡眠日 (world Sleep Day )。2003年,中国正式引入把“世界睡眠日”。2024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Sleep Equity for Global Health !今年我国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我院门诊部心身医学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政第二党支部积极响应主题,在门诊大楼一楼大厅联合开展2024年“世界睡眠日”大型义诊活动,提高群众对睡眠质量的认知,从而引导居民关注睡眠健康,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

“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旨在呼吁全球关注睡眠健康

图片

你睡得还好吗?

你有多久没关注过自己的睡眠啦?

让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前

先做一个睡眠质量小测试吧~

1.入睡快,在10~15分钟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惊醒,醒后5分钟内又能入睡;

3.睡眠时无噩梦、惊梦现象,梦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起床后精神状态好,反应敏捷,无疲劳感;

5.白天工作、学习效率高,无睡意

如果以上问题有三个为否定答案,且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说明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319170254.jpg

一、何谓“健康睡眠”呢?

首先能按时规律的睡眠,入睡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其中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10~12小时,青少年为9~10小时,成年人为6~8小时,老年人为5~6小时,不会频繁醒来,不被多梦困扰,醒来后精力充沛,没有嗜睡、乏力、头晕等现象。因此,评估睡眠是否健康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01
睡眠时长

成人最佳睡眠时间为6-8小时。但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我们称之为“短睡者”,也有一些人每天需要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才能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称之为“长睡者”,这两种情况只要白天精力充沛,无困倦感,都是健康的睡眠。因此,我们不要单纯纠结于睡眠时间长短,关键是白天的精力是否充沛。

02
睡眠质量

评估睡眠质量主要看睡眠结构、睡眠效率和睡眠连贯性。正常成人的睡眠结构从浅睡眠—深睡眠—浅睡眠—快动眼睡眠循环4-5个周期,每周期60-90分钟。如果出现深睡眠或REM睡眠减少或缺失,或反复觉醒就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连贯性差,不论睡眠时间有多长,白天依然会疲乏犯困。

03
睡眠节律

正常的睡眠节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出现昼夜颠倒(晚上不睡、白天睡)、或者睡眠时相延迟(凌晨2-3点入睡)、或睡眠时相提前(旁晚7-8点入睡),均为睡眠节律异常。睡眠节律改变与工作时间相关,如长期晚夜班工作人员、倒时差者,还与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二、何谓“睡眠障碍”呢?

睡眠障碍是一大类疾病,目前已知的有10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少见病有发作性睡病、异态睡眠(睡行症、睡眠行为异常)、不宁腿综合征等。

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影响人的学习、记忆、情感等,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增加中风,肿瘤的风险,还会导致过早衰老,缩短人群寿命。

三、睡眠障碍的五大典型类型

IST_25042_53451.jpg

01
失眠症:夜间清醒的恶性循环
数据:我国约有 3 亿人存在失眠问题,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1.4 倍。
特征: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夜间觉醒次数≥2 次,早醒时间比预期提前 30 分钟以上。
02
发作性睡病:被偷走的清醒时刻
表现: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 “猝倒”,日间不可控制入睡,入睡前出现幻觉,睡眠质量差、睡眠中醒来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
机制: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orexin)缺乏,导致睡眠 - 觉醒周期紊乱。
03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声的夜间杀手
危害: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指数≥5 次,长期缺氧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时甚至夜间猝死。
识别:鼾声如雷且有中断憋醒,晨起口干头痛,白天频繁打瞌睡。
04
不宁腿综合征:夜幕下的腿部躁动
感受:傍晚或睡前出现 “虫爬感”“牵拉感”,活动后缓解,严重影响入睡。
诱因: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发病率高达 20%,肾功能不全者风险增加 3-5 倍。
05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不该出现在睡梦中的舞动

症状:睡梦中出现激烈的肢体动作,像拳打脚踢、挥舞手臂,还可能伴随大喊大叫 ,严重时会自伤或伤到同床者。

 诱因:多与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像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并发RBD

四、睡眠优化的科学方案

1. 昼夜节律调节:每天固定起床时间(误差≤30 分钟),通过晨光暴露(每天 20 分钟)强化生物钟。
2.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保持 18-22℃,使用遮光良好的窗帘,降低环境干扰。
3. 饮食管理:睡前 3 小时避免油腻重口味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色氨酸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可有助安眠。
4.运动管理:睡前3小时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可在上午或下午,选择有氧运动:慢跑、游泳、瑜伽等;晚间可进行舒缓的冥想、放松训练等,逐渐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5.喝羊奶:睡前饮用一杯温热的羊奶,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舒缓紧张的神经,提升睡眠质量,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