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摆胯、扭动脚踝,双手接力摇摆,配合着动感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
这就是时下最为出圈的舞蹈——“科目三”
据了解,“科目三”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引发海内外网民模仿热潮。
但是,不恰当的动作和缺乏防护,可能对关节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冬季需要引起重视,冷空气可能加大关节受伤的概率。
专家提醒,“科目三”虽火,却有一定安全风险,需谨慎跳舞。
舞蹈虽火爆,模仿需谨慎
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副主任医师覃剑表示,“科目三”对下肢关节、肌肉力量和人体重心协调的要求比较高,长期锻炼、有舞蹈基础的人或许能够相对轻松地跳好科目三,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度追求热点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而对于习惯性踝扭伤、关节炎、平衡能力较差、大体重的人,跳“科目三”时一定要慎重。
“科目三”舞蹈动作可以分解为脚步丝滑、手摇成花以及胯部扭动打配合三大部分。
其中的动作精髓就是半崴不崴的足内翻。做这个动作时,踝关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你的舞蹈动作比较标准,这时候内翻的肢体是不承重的。
如果重心调整不及时,让内翻踮脚的下肢承受身体的重量,很容易导致踝关节内翻扭伤,就是常说的崴脚,导致踝韧带拉伤断裂,甚至发生撕脱性骨折。
“频繁的屈伸膝关节,也有可能导致膝关节劳损,关节滑膜炎的产生。同时,随着肢体的摆动,膝关节内压力不均,关节之间反复撞击,会增加半月板负担,导致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甚至力量传导到骨面,导致胫骨平台、股骨内外侧髁的骨小梁骨折,就是我们常说的骨挫伤。”覃剑表示。
跳“科目三”应做到“热慢少”
覃剑表示,对于一般人来讲,就算要跳“科目三”,也需要做好准备:记住三个字,“热慢少”。
一是跳之前应做好热身活动,让身体更加协调,避免受伤。
二是刚开始跳时动作要慢,循序渐进,不要追求速度和节奏感。
三是每天跳的次数不要多,不要过于频繁,把控运动的“度”。做到运动和休息相结合,科学、健康、理性的运动。
崴脚后如何处理?
如果不慎在跳舞过程中发生了扭伤或运动后肌肉关节酸痛,第一时间要停止活动,局部冰敷,如果没有出现肿胀或青紫,不影响活动和行走,一般休息两三天便可恢复正常。
如果损伤严重,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厉害,甚至青紫,屈伸或负重行走困难,就不要简单采取贴膏药、打绷带等形式自我治疗,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就医前推荐经典的踝关节扭伤处理方法RICE原则:
1、休息(R-rest):停止活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
2、冰敷(I-ice):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湿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3、加压(C-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4、抬高(E-elevation):将受伤的踝关节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肿胀。
冬季运动如何有效预防运动伤害?
充分的热身
气温低,人体的各个关节、肌肉、韧带都会变得僵硬,不够灵活,粘滞性增强,活动范围也会减少。如果不做好热身运动就去参加健身,很容易就会造成关节扭伤,肌肉的拉伤。
所以运动前,我们需要进行热身运动,通过5-10分钟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或开合跳等,可以增加身体的温度和灵活协调性。紧接着进行全身拉伸,特别是你准备运动所需要用到的关节和肌肉群拉伸,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减少受伤的风险。
穿衣要舒适保暖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同样是防止受伤的重要环节。在冬季运动中,选择保暖、透气和防水防风的衣物是必要的。为了保持身体温暖,可以穿上多层次的衣物,根据运动的强度进行调整穿着的厚度。运动锻炼结束后,如果身体出汗了,要马上擦干,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防止受风寒导致感冒。
注意能量和水分的补充
相对于温暖的季节,冬季人体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更要注意能量的及时补充,平时的膳食营养摄入会有增加。保持水分平衡也是关键,尽管冬天口渴感可能没有夏天那么强烈,我们仍然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和正常功能。
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注意作息规律,确保充足的睡眠,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受伤的风险。不建议熬夜、饮酒、疲劳状态下进行体育运动,更不建议感冒、咳嗽等冬季好发的内科疾病初愈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遵循安全规则和建议
在进行冬季运动之前,特别是进行冰雪运动时,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则和建议是必要的。不同的冬季运动有着特定的规则,如雪橇、滑雪、冰球等,熟悉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您避免潜在的风险。此外,关注天气预报和地形状况,选择适合自己技术水平的运动场地,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高风险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