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白桑关镇围绕“菇茶小镇 秀美白桑”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带头、大户先行,创新构建“党建+菇茶特色产业链”,通过1个支部引领,X家产业链成员单位配合,N家企业、市场主体经营的“1+X+N”模式,实现了提升产业效益、繁荣镇域经济、富足一方群众的发展效果。
当前正值香菇出菇关键时期,一大早,白桑关镇香菇办主任沈富云就带着技术员来到王金柱的香菇基地,现场教学剥袋技巧,并对种植户的问题一一解答。
王金柱是石门凳村香菇种植大户,靠着香菇种植养活一家老小,今年镇上专门聘请了随州技术员在制棒、点菌、养菌期间给菇农提供全程指导,手把手教学让王金柱没有了后顾之忧。
菇农王金柱介绍说,一棒的净利润能达到十块钱以上,产值能达到两百六七十万,净利润可能在一百万以上。支部引领对我们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帮扶,受益很多。
支部建在“链”上,激活党建赋能“红细胞”。今年白桑关镇成立“党建+菌菇产业链”党支部,实行党委负责制,建立由镇党委书记任“链长”,班子成员包片区、镇干部包基地、镇直部门包行业责任、村干部专职负责菌菇产业、菌菇技术员包指导的联建共建产业链党建联盟。
白桑关镇香菇办主任沈富云告诉记者,主要帮助菇农增加收入,一是在制棒期间,严把质量关;二是点菌、养菌的时候,严把温度控制关;三是催菇时,菇农遇到了问题,聘请的随州的技术员到现场指导,大力地提高了菇农的收益。
通过支部引领,白桑关镇推动300万棒香菇、300亩林下半野生菌、300亩珍稀菌类种植任务落地生根,2023年干香菇总交易量达100万斤,交易额超3500万元;收购、加工各类野生菌、珍稀菌达150余吨,年产值达900余万元。
白桑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程蕾蕾表示,推动议事共商、党建共建、技术共融、发展共助,目前菌菇产业链党组织已覆盖至全镇24个村,链上成员单位已达29家,链上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菌菇加工销售等企业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