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见:开展多学科诊疗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又是从上午上班一直忙到下午3点,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啊!”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惠远见由衷的感叹。今天,郧阳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团队又完成了一例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

为了快速提升郧阳分院普外二科综合实力,2019年8月,太和医院派出惠远见到该科室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郧阳分院普外二科团队建设。然而,一只优秀医疗团队的培养与成熟非朝夕之功,惠远见严谨与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普外二科团队整体实力得到持续提升。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普外二科团队陆续新开展了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根治术,腹腔镜及消化道内镜联合治疗结肠癌等优势技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精细术前准备降低手术风险

作为普外二科团队学科带头人,惠远见一直带着普外二科所有医生坚持每周二和周四做术前MDT讨论。讨论过程中,针对每位患者的病史、并发症、肿瘤位置、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甚至淋巴结在哪一站发生转移都一一详解,集思广益。

惠远见常说,医生做手术和军人上战场一样,唯有知己知彼、充分了解,才能在手术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从很多精密的术前检查中

就可以避免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意外发生和并发症。

通过长期的培训,询问病史、术前检查、病理、CT的阅片能力训练,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乃至术后标本制作、病例整理,已经成为普外二科每位医生的基本素养。

个性化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

普外二科病房收治了很多高龄且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肺功能不全等病情复杂的患者,在手术指南的基础上,该科室还为病情复杂的患者做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半个多月前,65岁的吴先生感到吞咽困难,以为是食管炎,来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后发现是食管癌,瘤距离门齿28-32厘米。惠远见团队针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研究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全腔镜下的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只在患者胸部及腹部各留下4个直径分别为0.5厘米和1厘米的小洞以及剑突下不足5厘米的小切口,避免了过去动辄胸部及腹部各20厘米长的大切口,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除了针对病情复杂患者开展个性化治疗外,近年来,普外二科还开展了超低位保留肛门手术,能够帮助较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不破坏其功能。最近,就有一位患者在距离肛门4厘米处发现浸润深度为T2的肿瘤,经肛门直肠拖出切除双吻合器技术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后,成功的切除了肿瘤并且保留了肛门。

快速康复让患者早进食早下床

在普外二科病房的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来回溜达挂着各种营养液的患者,有的营养液还是经鼻子输入体内的,原来,这是医生针对病情专门为他们制定的快速治疗方案中的一个环节。惠远见介绍说,过去那些做全胃切除或幽门梗阻的患者,需要等待多天,待排气后才能进流食,而现在利用三腔胃管输营养液,术后第二天就可以

进行肠内进食,促进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的同时,又减少了静脉输液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患者可以提前三四天就拔管、进食。

在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上,医生们也下了很大功夫。除了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外,手术方式也尽量选择微创,术中使用保温垫,让患者体温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术后做好规律镇痛,尽可能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

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很多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肠癌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拔管进食;胃癌手术后第一天也可以进食,拔管则需要等待一两天,很多患者术后三四天就能正常生活,很快就能出院。赢得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普及、循证医学模式建立及MDT的开展,为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打好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在此理念的推广过程中不难发现,快速康复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外科医师、麻醉管理、护理、康复等团队的共同参与合作完成。

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大力推动多学科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在麻醉、护理、镇痛、营养、康复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医疗干预,医院引进了先进的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促进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外科在普外二科广泛开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摸索和转化应用,对于不同个体的客观评估进行治疗措施的优化以谋求患者治疗的最大效益,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