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中学教师姚德明:根植讲台守初心 敬业奉献铸师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8年来,他扎根在乡村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成就梦想;28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奉献爱心,兢兢业业;28年来,他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辛勤耕耘,默默无闻。他就是郧阳区安阳镇初级中学初级中学优秀教师——姚德明。

 用担当彰显教师本色

新冠疫情期间,各地防控压力增大。安阳镇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安阳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加入疫情防控战斗中。身为副校长,又是当地人,我不去谁去?姚德明放弃在家照顾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奔赴安阳口社区,每天坚守楼口,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2022年11月底,疫情反弹,学生居家上网课,大部分学生手中没有教材,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同时减少学生网上用眼时间。11月29日上午八点,姚德明开着车来到学校和其他教师一起,把学生的书按照不同的村组和年级“一生一袋”装上车,开启了当天送书上门服务的行程。

走走停停,不断地与学生家长联系,亲自将教材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中。停车、送书、接书……同时嘱咐家长要求孩子在家“认真学习”、“加强身体锻炼”、“按时起床”、“注意引导学生控制娱乐时间”、“向抗疫英雄学习”等等。“老师,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深深地饱含着家长的浓浓谢意。

  用奉献诠释师者仁心

“用爱播种春天,播种希望,这样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工作中他用真诚和无私奋献的大爱精神感染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用爱的语言和行动去抚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2021年春季开学一个多周了,九年级一位女生迟迟没有到校,。若学生不能按时中考报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他知道到情况后,和班主任连夜驱车赶到十公里外的学生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交心谈心长达三个多小时,最终叩开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满怀信心的一起到达学校,从此开启新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工作的价值,并不像其它职业一样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他心甘情愿,更没有丝毫怨言。

用爱心铸就师德之魂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2022年11月底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区学生暂缓入校。自11月29日线上教学开展以来,代课老师发现一向勤奋好学、活泼开朗的玉婷(化名)一直没有上课,遂将该情况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经过经多方联系,几经周折了解到玉婷家庭非常困难,家里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班主任立即将该生面临的现状立即向年级主任姚德明老师和陈满增校长汇报,陈校长果断地说:“线上教学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明天去家访,顺便解决了她线上学习的难题”。

12月1日上午,姚德明老师和另两名老师驱车深入距离学校10公里之外的玉婷家进行家访,并把自己的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张电话卡送到玉婷手中。由于玉婷家庭情况非常特殊,长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并未使用过智能手机。姚老师细心的为学生安装好钉钉学习软件,并当面指导学生如何观看直播课、连麦及线上提交作业,最后叮嘱孩子要刻苦学习,把握机会,将来要好好报答社会,有问题请随时与学校和老师联系。此时小占眼里嵌着泪花,激动地说:“谢谢姚老师,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好好学习,学会感恩……”

 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姚老师天天没有瞌睡?精力那么好,几乎每天比我们起得早睡得晚,我真是服了他……”这是九年级一名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叹。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分管九年级的他,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学习和成长。“金凤凰” 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热血。做到了以情感召学生,以理折服学生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传递温暖和真情的地方。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物理学科骨干教师”、“区级优秀教师”、“物理学科优秀教师”、“九年级教学管理优秀副校长”等荣誉称号;任教以来,他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在区级教学大比武、实验说课竞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实验小制作在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荣获二等奖;在郧阳网、秦楚网、湖北教育信息网等网站发表稿件达60多篇。2021年10月他撰写的《浅谈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教育》杂志上发表。


(作者:王明清 陈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