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在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5月18日,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在滨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本届中国家长大会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文件精神,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召开的一场教育盛会。大会以“健全育人新机制,建设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滨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张玉台,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宇燕等与会,并和来自全国各地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部分优秀家长代表和优秀“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和智慧分享。

郧阳区作为优秀“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海伦以《“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点燃城市文明建设》为主题,在大会上作分享交流发言。会议内容同步在学习强国等平台直播,有效提升了郧阳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点燃城市文明建设

从2019年5月,郧阳区创造性提出了建设“家校社共育和文明城市创建”实践区到现在,已经历了五年的成长。在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在三宽教育的合力推动下,郧阳“家校社共育与文明城市建设”实践区以“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为抓手,做到五个结合,实现全域覆盖,注重自主创新,持续品牌打造,让城市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心,走向未来。

统筹推进,让城市文明建设走向深处

高位推进,由区委副书记挂帅,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整合多方力量,建立家校社共育联席会议制度,单列财政经费支持。试点先行,在全区选取37个试点,试点涵盖学校、社区、村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具体措施和基本路径,2020年在全域推广,当前已经实现了全区238所学校、7个社区、349个村全覆盖。搭建平台,精心设计“一封家书”活动、“新时代好公民”成长论坛、开设“郧阳好公民”大讲堂、组建“郧阳好公民”家庭教育讲师团,“最美家风展”、“郧阳好公民”家教故事巡讲等特色活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实现“小手拉大手,一起文明成长”的愿景。

春风化雨,让城市文明建设走进心灵

找准发力点,找准契合点,找准关键点,印发《“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实施方案》,建立项目清单,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成立“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联席会,按季按月细化常态化线上线下学习培训的工作目标。通过“郧阳好公民”成长工程,郧阳区近年来先后涌现各类身边好人3000余名,其中,评选“最美郧阳人·郧阳区道德模范”(含提名)79名,“感动郧阳·最美郧阳人”51名,上榜“十堰好人”85名、“感动十堰人物”1名、“湖北好人”2名、“荆楚楷模”7名、“湖北省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8名、“感动中国人物”2名,为构筑“好人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建共享,让城市文明建设走向未来

用好志愿者,充分整合利用各部门各行业的资源,组成爱心志愿者家庭教育讲师队伍70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与人数500余人。讲好家风故事,坚持“在职领导搭台,离退休同志唱戏”,建立“五老报告团”,形成定期与日常结合、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相衔接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走进社区举办家庭教育指导、亲子阅读、家风传承活动等20余场,培育良好家风。建好活动阵地,城区7个社区共建成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类活动阵地30余处,为留守儿童接通“亲情电话”、创建“亲情QQ群”等活动,让郧阳区城市文明建设不断走深,走心,走向未来。

2020年,十堰市以全国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实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摘牌,现在正在进一步深化巩固创建成果,争做全国文明城市标杆。在近两年的全省县域文明指数测评中,郧阳区更是连续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经过几年的接续努力,全区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参与创文、支持创文的热情逐步高涨,市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实践证明,“三宽”理念下的“家校社共育”建设,对十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郧阳智慧”,做出了“郧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