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城关镇翻山堰村因地制宜,主动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
近日,一大早,城关镇翻山堰村村民高丽华就开始对家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分类。按照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高丽华熟练地分拣到位。不一会儿,村里的垃圾清运员就来到她家门口,进行二次分拣。
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翻山堰村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可就在前几年,垃圾难处理的问题,影响着村民的生活,阻碍着村庄的发展。
翻山堰村村民高丽华介绍说,原来游客多,自己开了个小商店,但是卫生环境不好,基础设施跟不上,生意也不太好做,游客也慢慢减少了。
翻山堰村村干部朱从学告诉记者,村里之前就是放一个大垃圾箱,老百姓把所有的垃圾都扔在一起,再加上清运不及时,夏天味道比较大。
原本设置垃圾箱,是想着垃圾能集中收集,可垃圾后续处理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经过村两委研讨和群众代表广泛商议,最终翻山堰村决定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垃圾分类。
翻山堰村村干部朱从学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工作,首先从硬件开始着手,全村共建4个垃圾分类亭;针对全村501户老百姓,每户都放有分类垃圾桶,用来投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难,难在长期坚持,贵在习惯养成。为了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机制,村两委将全村环境卫生评比、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与垃圾分类有机结合。除了营造美好环境互评互比的氛围,村里还建起了积分兑换超市。通过环境卫生评比得积分,积分可以在超市里兑换生活用品。以前“随便扔”,现在“按类分”;曾经“嫌麻烦”,眼下“成习惯”。环境的改善也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翻山堰村村民高丽华告诉记者,现在家家户户都搞垃圾分类,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起来,不仅住得舒心,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每个月能多挣大几百块钱,很满意、很开心,欢迎大家到美丽的翻山堰村来做客。
现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文明生活理念也日渐融入大家的生活,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在翻山堰村实现了“双向奔赴”。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