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学:二十年咬定香菇产业 铺就小康路

郧阳区柳陂镇桠子村村民李秀学,二十多年如一日种植香菇,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自制菌棒、精心钻研新技术,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健。

日前,记者走进李秀全的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排列有序,一根根菌棒码放整齐,肉厚饱满的花菇长势喜人,李秀学正在给菌棒疏蕾,注水。

李秀学告诉记者,他的秋栽棒是自制的,第一茬每棒收入了3块2,第二茬,根据现在的出菇的情况和长势,这个每棒大致要收到8块钱,后期还有两茬,再收个几块钱,大致每棒平均要收到15块钱。

今年是李秀学种植香菇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了,如何才能产出高产、高质量的香菇是他追求的目标。为了降成本、提质量,他开始自己制作菌棒。

李秀学说,自制棒第一是降低成本,第二是菌棒的质量,原材料有保障,后期在香菇生长过程中营养能够达到保障。

在花菇长到中期,棒子开始缺水,李秀学就通过废弃的铁架自制了注水架子,采取保花补水法对菌棒进行补水,保证产出高品质的花菇。

李秀学告诉记者,这种注水的办法叫保花注水法,菇已经花了,到了中期以后严重缺水,不补水,这个鼓包就会自然死亡,降低产量,这样一补,小的大的全部有水分了,长到位了,产量就可以。

李秀学夫妻二人全年种植秋栽菇、春栽菇和多季菇3万多棒。因为品相好、口感佳,他的花菇不愁销路,今年他又拓宽产业,利用处于空闲期的点菌棚种植羊肚菌,提高了棚架的利用效率,每年收入达到15万元,李秀学的小康之路越走越稳。


(作者:黄倩倩 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