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水利故事。几十年来,在郧阳区水利战线涌现了一大批战天斗地的英模人物,时值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我们宣传梳理无数英模为郧阳水利建设所做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事迹仍将激励新时代水利人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30年坚守水利30年来坚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参与郧阳区水土保持工程18个项目区的86条小流域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7.17平方公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丹江口库区“水缸”守护人他,就是郧阳区水土保持局局长郑全新
坚守岗位守护一库净水01
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一间陈旧的办公室内,墙壁四周贴满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每一处小流域治理项目的位置,旁边还清晰地标注着施工和竣工时间。办公桌前,50岁的郑全新正埋头研究着新开工项目的施工图纸。
30年前,从学校毕业后,郑全新就来到原郧县桂花乡水利管理站任技术员。几年后,郑全新负责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先后在郧阳区青山镇、南化塘镇等多个乡镇工作,主要担负重大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项目前期准备、野外勘察……每天都在野外跑,皮肤晒得黝黑,脚上磨出了水泡,但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历亲为。
多年来,郑全新先后参与完成《郧阳区水土保持十年规划》等规划编制,为全区水土保持项目立项起到了规划引领作用。
治理水土造富一方百姓02
“五一”小长假,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游客三五成群,或田间采摘草莓,或溪流边戏水,或驻足赏美景……一幅乡间田园生活画卷舒展眼前。曾经,这里是穷乡僻壤的小村庄,交通不便。而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樱桃沟漫山郁葱,果树飘香,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旅游名村。
这些变化得益于该村小流域工程治理。樱桃沟小流域属神定河水土保持项目区,郧阳区启动“丹治”工程后,将其纳入水土流失治理的首批小流域之一,对该村“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小流域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治理后的樱桃沟小流域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村民年均纯收入是治理前的10倍。
樱桃沟的项目建设仅是郧阳区小流域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郧阳区青曲镇清水河、南化塘镇罗堰村等地的水土治理过程中,郑全新创新性地提出“打造清洁型小流域”新理念,亲自参与项目策划、决策,奔波项目建设一线,确保治理有效、清水入库,同时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用心用情绘就乡村画卷03
“从小我就听长辈们讲高华堂治理水土的故事,这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启发。”郑全新说,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用“滴水穿石”和“大禹治水”的执着来治理郧阳山水,守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郧阳区大力推广以奖代补政策,让企业在库区经营的同时,保护库区水土资源,还能带动农民奔小康。
6年前,郧阳区柳陂镇黎家店村交通不便、发展滞后,属于典型的软弱涣散村、经济空壳村。2015年11月,得知黎家店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潘书华回村投资建设集有机农业、民宿度假、游憩观光于一体的十堰市城郊生态文化游憩带“百浪江观光园”后,郑全新积极向潘书华推介以奖代补项目,在得到潘书华的认可后,项目迅速推进,使黎家店村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而今,黎家店村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文明乡风蔚然成风,黎家店村的巨变,得益于水土保持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福祉。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正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把郧阳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郑全新满怀信心地说,他将继续坚守一线,继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