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委编办“四字方针”打造“万才聚郧”人才新高地

近年来,郧阳区委编办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才引领驱动”为指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通过“招、引、用、留”四字方针释放人才效能,用坚实的编制后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高屋建瓴抓谋划,志在“招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整优化区委人才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研究制定《郧阳区事业编制周转制度(试行)》等文件。为更好谋划人才工作,多次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和调度会,多部门参与碰头、协商,各司其职,共同为郧阳区人才工作出谋划策。积极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研究建立“人才编制池”,统筹全区事业编制总量,按一定比例建立“人才编制池”,唤醒沉睡编制资源,重点保障卫生、教育、农业、文化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用编制需求,实行动态调整、单列管理、循环使用,确保编制为保障人才所需,为人才专编所用。

积极招才纳贤,多渠道“引才”。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人才强区”战略,为更好地吸纳引进人才,修改完善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程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行基层卫生人员“县管乡用”改革,对急需紧缺、通过考试考核的特设岗位全科医生和定向医学生,优先办理聘用及上编手续。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强、能力突出的外县在编人才,依据各单位岗位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放宽限制条件,下达人才用编计划,用坚实的编制后盾把“好苗子”留住,2022年我区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外县调入等方式共招聘教育、卫生等紧缺人才500余人,为我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集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编制保障。同时,大力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发展目标,全年新招用大学生3105人,其中博士、硕士56人,本科生1462人,超额完成年度3000名大学生招引任务,全区人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结构层次更加优化。

加强人才流动,重在“用才”。人才“引进来”,还要“用得好”,让人才在郧阳区这块舞台上发光发热,作出贡献。为加强人才资源配置,合理使用现有人才,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交流调动,畅通人才“下沉”渠道,切实用好用活人才。针对体制内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问题,制定完善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四部门干部调动办法,明确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地域范围、条件要求、具体流程等,采取实地考察或公开选调方式,对部门急需高学历、专技人才进行顺向或逆向调动,满足重点领域部门人才需求。大力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调配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制定教师交流调动管理办法,对通过选聘考试的优秀教师,经区教育局申请,可办理教师调动手续。通过一系列交流调动措施,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破解事业单位人员交流难题,为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激发事业单位人才活力。

搭建服务保障平台,关键在“留才”。人才不仅要“用得好”,更要“留得住”。为做好大学生留(回)郧工作,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留(回)郧政策知晓率,提升人才招引吸引力,出台《郧阳区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举措》《2022年“大学生留(回)郧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多次组织开展返乡大学生座谈会和“创业政策直播宣讲活动”,累计座谈人员700余人次,直播宣传覆盖率达95%。全力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施展舞台,携10家重点企业参加引才推介会,与湖北医药学院等10余家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建设2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等,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孵化平台的承载力、聚集力和引领力。既要“筑巢引凤”,又要“固巢养凤”。为让人才留得住,从住房、出行、落户、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实施人才优惠政策。3月初,共交付滨江揽秀城人才公寓200多套,发放人才津贴23.4万元、创业补助115万元等,为大学生回郧创业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在郧阳区就业创业、安居乐业、建功立业。


(作者:王彩霞)